韓鳥處矰繳,湘鯈在籠罩。狹行無廓落,壯士徒輕躁。
【昌穀詩(五月二十七日作)】
李賀
昌穀五月稻,細青滿平水。遙巒相壓疊,頹綠愁墮地。
光潔無秋思,涼曠吹浮媚。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
草發垂恨鬢,光露泣幽淚。層圍爛洞曲,芳徑老紅醉。
攢蟲鎪古柳,蟬子鳴高邃。大帶委黃葛,紫蒲交狹涘。
石錢差複藉,厚葉皆蟠膩。汰沙好平白,立馬印青字。
晚鱗自遨遊,瘦鵠暝單跱。嘹嘹濕蛄聲,咽源驚濺起。
紆緩玉真路,神娥蕙花裏。苔絮縈澗礫,山實垂赬紫。
小柏儼重扇,肥鬆突丹髓。鳴流走響韻,壟秋拖光穟。
鶯唱閔女歌,瀑懸楚練帔。風露滿笑眼,駢岩雜舒墜。
亂條迸石嶺,細頸喧島毖。日腳掃昏翳,新雲啟華閟。
謐謐厭夏光,商風道清氣。高眠服玉容,燒桂祀天幾。
霧衣夜披拂,眠壇夢真粹。待駕棲鸞老,故宮椒壁圮。
鴻瓏數鈴響,羈臣發涼思。陰藤束朱鍵,龍帳著魈魅。
碧錦帖花檉,香衾事殘貴。歌塵蠹木在,舞彩長雲似。
珍壤割繡段,裏俗祖風義。鄰凶不相杵,疫病無邪祀。
鮐皮識仁惠,丱角知靦恥。縣省司刑官,戶乏詬租吏。
竹藪添墮簡,石磯引鉤餌。溪灣轉水帶,芭蕉傾蜀紙。
岑光晃縠襟,孤景拂繁事。泉尊陶宰酒,月眉謝郎妓。
丁丁幽鍾遠,矯矯單飛至。霞巘殷嵯峨,危溜聽爭次。
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陰悴。涼光入澗岸,廓盡山中意。
漁童下宵網,霜禽竦煙翅。潭鏡滑蛟涎,浮珠噞魚戲。
風桐瑤匣瑟,螢星錦城使。柳綴長縹帶,篁掉短笛吹。
石根緣綠蘚,蘆筍抽丹漬。漂旋弄天影,古檜拏雲臂。
愁月薇帳紅,罥雲香蔓刺。芒麥平百井,閑乘列千肆。
刺促成紀人,好學鴟夷子。
【銅駝悲】
李賀
落魄三月罷,尋花去東家。誰作送春曲,洛岸悲銅駝。
橋南多馬客,北山饒古人。客飲杯中酒,駝悲千萬春。
生世莫徒勞,風吹盤上燭。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
【自昌穀到洛後門】
李賀
九月大野白,蒼岑竦秋門。寒涼十月末,露霰濛曉昏。
澹色結晝天,心事填空雲。道上千裏風,野竹蛇涎痕。
石澗涷波聲,雞叫清寒晨。強行到東舍,解馬投舊鄰。
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
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
聞道蘭台上,宋玉無歸魂。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芸。
為探秦台意,豈命餘負薪。
【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
李賀
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菉。新橋倚雲阪,候蟲嘶露樸。
洛南今已遠,越衾誰為熟。石氣何淒淒,老莎如短鏃。
【秋涼詩,寄正字十二兄】
李賀
閉門感秋風,幽姿任契闊。大野生素空,天地曠肅殺。
露光泣殘蕙,蟲響連夜發。房寒寸輝薄,迎風絳紗折。
披書古芸馥,恨唱華容歇。百日不相知,花光變涼節。
弟兄誰念慮,箋翰既通達。青袍度白馬,草簡奏東闕。
夢中相聚笑,覺見半床月。長思劇尋環,亂憂抵覃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