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番外12 誰的葬禮(3 / 3)

當他們離開大門,整座羅思麗莊園都在他們身後坍塌為一座看不出原型的廢墟。

*****1986年10月14日,鄧小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這是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踏上古老中國的土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為她舉行的盛大國宴上,英國女王在熱情洋溢的祝酒辭中談道:“大約在三百九十年之前,我的祖先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給萬曆皇帝寫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間貿易能得到發展。因送信的使者遭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沒有能送到。幸運的是,自1602年以來,郵政事業已經進步了,您邀請我們到這裏來的信件平安地送到了,而且接受這一邀請給了我們極大的歡樂。”並向我國領導人贈送的禮品中有一件很有紀念意義——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1596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信。此信後來由英國工貿大臣親手交給了中國的外貿部長。

在歡迎儀式上,中國人民為了尊重曆史,也為了感謝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友好之情,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一行來京參觀長陵時,以非常地道的明朝禮儀盛情款待了這些遠道而來的佳賓。在長陵棱恩殿前,兩名英武的男青年身穿明代宮廷武士服,戴著頭盔,手執長矛;殿門內,八名俊俏的姑娘一律明代宮廷侍女打扮,排列兩旁,盛裝迎賓。女王一行在北京市市長陳希同的陪同下,精神抖擻地步入殿內,“宮女”們齊聲說道:“歡迎女王,吉祥如意。”並行明代宮廷大禮。這一切使人仿佛置身於十六世紀明代的宮廷之中。女王一行參觀完畢,又興致勃勃地乘上了明朝戰車,隆隆地駛出長陵。

當時我也在歡迎女王的迎賓“宮女”之列。等女王一行走後,我甚至來不及換下宮女的衣服,就迫不及待地去找那個老船長,繼續聽他的故事。

老船長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此次訪華所乘坐的油輪“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號”的船長,聽說是個有幾十年航海經驗的老水手了。在歡迎會上,老船長聽到伊麗莎白二世追溯伊麗莎白一世曾給大明國皇帝送信的事,就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勾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追問下,老船給我講了上述的這個故事。

“後來怎麼樣了?”我問。

“後來?”老船長嘴裏叼的煙鬥噴出一口辛辣的灰色煙霧,我看到他滿是皺紋的嘴角扯出一絲苦笑,“後來信送到了,但送到的時候,中國早已經不是大明國。”伊麗莎白一世派出的信使的結果可想而知。

“其他人呢?”我繼續追問。

“關於那些人,曆史書上不是都寫了嗎?”

“都鐸王朝的統治才幾年?中國的曆史書上怎麼可能記載得那麼詳細?”而且我的曆史又不好,初中時的曆史考試幾乎從來沒有及格過。

“再後來的事,都在曆史書上記載了。”老船長的目光投向遠方,像是讓目光隨著故事一起回到那個遙遠的時代,“斯第爾頓家族的存在徹底被抹殺,所以你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曆史書上都不會找到關於這個家族的隻言片語。可是在當時,斯第爾頓家族的消失讓菲利普國王看到了重新奪回海上霸主之位的機會,再次對英國發動侵略戰爭,卻敗於埃塞克斯伯爵之手,證明英國即使沒有斯第爾頓家族的支持,依然是新的海上霸主。當年的感恩節,牧師在聖保羅大教堂為新英雄埃塞克斯伯爵高唱讚歌。英國的民眾看到了一個新的偶像,歌頌埃塞克斯伯爵為英國的凱撒大帝,把他當做史詩神話中的英雄來崇拜。然而在女王眼中,埃塞克斯伯爵卻從一個男寵、玩物變成了另一個可能威脅到自己統治權的斯第爾頓。可惜埃塞克斯伯爵不是知趣的米迦勒,被英雄的盛名和女王的寵愛衝昏了頭,想做英國國王。1601年,埃塞克斯伯爵叛亂未遂,在倫敦塔的一個廣場上被處死。處決時劊子手故意把斧頭磨鈍,三斧頭才砍下他的頭顱——那時候他才三十四歲。伊麗莎白一世也沒有比他的男寵多活多久,在埃塞克斯伯爵被處死的兩年後,也隨他抑鬱而終,享年七十歲,終身未婚,無嗣,所以後人稱她為‘童貞女王’,都鐸王朝自此落幕。伊麗莎白一世駕崩後,她的甥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王位,稱詹姆斯一世,英倫四島自此統一為一個國家,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就此開始。不過羅思麗莊園的遺跡到現在還在,如果你去英國旅遊,還能看到那個地方,不過已經是看不出建築原形的廢墟了。”

“你怎麼知道還有這麼一個故事?”話問出口,我恍然大悟。老船長姓康拉德,他的大副叫他“米奇”——不是米老鼠,而是米迦勒的昵稱。

“聽說我家的祖先原本好像是姓斯第爾頓。”老船長抬起頭,帽簷的陰影從他的臉上褪去,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有一雙祖母綠一樣的眼睛。

2012.1.25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