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位置
帝國時代的非主流信仰,總是與邊緣群體結合在一起的。帝國時代的非主流信仰,關注重點多在宇宙秩序的和諧、泛神論的自然神觀念以及“性命”等小宇宙的超常能力上。帝國主流信仰的核心--禮製文化僅強調形式主義的禮製精神和控製力,實質上放棄了對民眾精神層麵的關注,從來都是將百姓僅僅視為有生命的存在。非主流信仰之所以對邊緣群體極具吸引力,在於它填補了主流信仰的盲區--側重於對民眾精神層麵的關注。這樣,儀式化、係統化、宗教化的術數方技就成為占據著帝國民間的信仰主題。對自然神靈的信仰,對肉身成聖的信念,構成了中國民間社會信仰的最具蠱惑力的部分。
在實質上,它仍一直包容於帝國社會的主流信仰係統內,隻是將這些術數方技係統化、儀式化、宗教化,使之成為帝國邊緣群體信仰的核心。當帝國晚期麵對列強的進攻,滿清政府使盡招數而無可奈何之際,這種力量在帝國王朝的支持之下,有一次集中的表演,就是波瀾壯闊的“義和團”運動,在這次運動中甚至連小說中的人物孫悟空也被抬了出來(見本書內篇)。
實際上,這種信仰與帝國的主流信仰是一致的,可以說是帝國民間的主流信仰,也是廣義的“江湖”宗教。
小注:
如白蓮教教義認為:世界上存在著兩種互相鬥爭的勢力,叫做明暗兩宗。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惡與不合理。這兩方麵,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在不斷地進行鬥爭。彌勒佛降世後,光明就將最終戰勝黑暗。
孫悟空無父又無母,從石頭縫裏蹦出來,在中國文化裏是一個自由解脫的象征,所以能不受約束地大鬧天宮,但因唐僧解救了他,就欠唐僧的人情了,於是又回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倫序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