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風清雲淡 (8)(2 / 3)

病後知身苦,

貧來幻想休。

但將三際念,

總附四弘舟。

彈指歸安養,

閻浮不可留。

--無名大師·《獨坐書懷》

諸佛不欺

世間上沒有天生的東西,大自然因緣聚合會生森羅萬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惡諸法,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任何人隻要有心,沒有什麼改不了的惡習。

黃檗禪師出家後,認為“必須放棄恩情,達到無為時,方才是真實的報恩”,因此過了三十年禪者的生活,卻從來不曾回過俗家,探望親人,但他內心深處,非常記掛年邁的母親。五十歲時,有一次在參訪的旅途中,不自覺的就往故鄉的方向走去。

母親也思念出家的兒子,可是毫無音訊,每天從早到晚哀傷的哭泣著,把眼睛都哭得失明。為了想念兒子,母親就在路旁設個司茶亭,不但親自招待過往的雲水僧,並且親自迎到家中,為他們洗腳,以示禮敬;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黃檗禪師左腳上有顆大痣,她眼睛雖瞎了,但希望憑萬分之一的洗腳機遇,或可認出誰是他的愛子。

這一天,黃檗禪師也接受了母親的招待,他一邊讓母親洗腳,一邊向母親述說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親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黃檗禪師隻將右腳給母親洗,卻不把左腳給母親洗。

黃檗禪師接連二次返家,雖然覺得難舍難離,但還是忍痛起程雲遊行腳,繼續參訪。鄰居們忍不住將這個事實,告訴他的母親說,那個向你講釋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經常盼望的兒子。母親聽後幾近瘋狂似的說:“難怪聲音好像我兒。”說後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邊,不巧,這時黃檗禪師已經上船,而且船也開動了,母親情急得跳到河裏,非常不幸的淹死了。

黃檗禪師站在對岸看到母親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慟哭著說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黃檗禪師說完後,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親,說一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華開菩提林,當來三會若相值,歸命大悲觀世音。”

在黃檗禪師說偈的時候,鄉人都看見他的母親在火焰中升空而去。

黃檗希運禪師,福建人,在江西出家,受法於百丈懷海禪師,但也在安徽南泉禪師處得到印證。黃檗禪師不是一個不孝順的人,所謂孝順有三:一為小孝,甘脂奉養;二為中孝,光宗耀祖;三為大孝,度其靈識超升。禪師度母乃大孝中之大孝也。

一次,有位禪師在佛殿裏隨眾課誦,忽然咳嗽了一聲,就將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糾察師看到以後就責罵他道:“豈有此理!怎麼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這位吐痰的禪師又再咳嗽了一下,對糾察師說:“請您告訴我,虛空之中哪裏沒有佛?我現在還要再吐痰,請問哪裏沒有佛?”

這位吐痰者,他已經悟到“佛性遍滿虛空,法身充塞宇宙”的道理,您怪我把痰吐在佛身上,自以為對佛尊敬了,其實,這正表示你還不懂什麼是佛,佛的法身是遍滿虛空,充滿法界的,所以這位禪師說:“請您告訴我,哪裏沒有佛?”

這麼一問,您能回答得出嗎?回答不出,就是尚未悟道。即使悟道,這樣反詰一問,他的靈智,他的禪機,也就由此更加展開了。

禪者的生活,無論什麼,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別人不是我”,“現在不做,要待何時?”這是現代人應該深思的問題。

永平寺裏,有一位八十多歲陀著背的老禪師,在大太陽下曬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的說:“長老!您年紀這麼老了,為什麼還要吃力勞苦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為您老人家代勞呀!”

老禪師毫不猶豫的道:“別人並不是我!”

道元:“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老禪師:“大太陽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道元禪師是一寺之主,指導萬方,可是遇到這位老禪師,終於認了輸。

淨居寺的比丘尼玄機,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參禪,有一天忽然興起一個念頭,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沒有來去之相,我這樣厭惡喧嘩而趨於定寂,算不得是通達法性的人。”

於是他立刻動身往訪雪峰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