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搖搖晃晃,一路走來,總算是到了洛陽附近。

東土這邊戰亂暫歇,吏治清明,社會安定,朝廷也複置了西域都護,因此,此時的洛陽是非常繁華的。

據說,當朝皇帝在某個晚上夜夢金人,派遣使臣蔡愔等人前往西天尋經,又敕令修建了寺院,為了紀念白馬馱經的功績,取名“白馬寺”。

這是東土這邊官方建造的第一座佛寺。

“嘖嘖嘖…”睚眥感歎:“從前隻知道玄奘取經,沒想到這取經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啊。”

大聖道:“東土這邊有他們自己的悠久傳承,佛教傳過來也很難占據主流地位,得不到廣泛的重視,很多經典要麼遺失要麼缺失,玄奘取經求的就是一個補充。

炎黃子孫是有記憶的、包容性強的種族。

佛祖這麼重視那次取經,大概是想依托這個生命力頑強的種族,在凡界保存佛教的火種吧。”

“依托?保存火種?”睚眥還是頭一次聽見這種說法。

“我猜的。”大聖笑道:“正好在大唐時期,天竺自人王“戒日王”去世後,就陷入了動蕩,最終無法阻擋外來入侵者的破壞,佛教在天竺的中心地帶逐漸消失,幾乎滅度。

所以將佛教經典較為完整傳播到東土,對佛門來說,確實是意義重大。

當然了,其他國度也有傳播, 火種這東西是不嫌多的,隻是相對於東土這邊來說,多少差了點意味。

隻有同樣厚重的炎黃文明,才能更好的承載、積澱這些禪意。

不過現在這個時候,天竺那邊,佛門還是比較繁盛的。”

說什麼因為南贍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直接送來,擔心這邊的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法門之旨要,怠慢了他瑜迦之正宗。所以需要一個有法力的,到東土尋一個善信,苦曆千山,詢經萬水,過去求取真經。

說到底,不就是擔心“先撩者賤”,要給自己折騰點排場嗎?

不過,人家作為佛祖,又不能直接幹預凡間的事情,為了自己的教派能夠在另一個地方站穩腳跟,費些迂回曲折的功夫,也可以理解。

“原來如此啊。”睚眥有些好奇起來:“師父,總聽人爭論什麼大乘、小乘,這到底有什麼區別啊?”

大聖道:“簡單來說,小乘佛教主張隻崇拜釋迦摩尼,認為隻有佛陀才是至高無上的智者,眾生應該追求自我解脫,通過遵守戒律、修禪和學習佛法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而大乘佛教認為佛陀不僅僅是釋迦摩尼,還包括了其他的諸佛,他們是多世界存在的,眾生都具有佛性,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慈悲智慧來成佛,同時也會強調緣起空性和涅槃的觀念。”

睚眥道:“我不懂,但是聽起來大乘佛法確實是要大氣很多,誒?師父,我上次聽佛祖說什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他這不就成了小乘了嗎?佛祖就這點水平?”

“不是的。”大聖搖搖頭:“他說的這個“我”不是指他自己,而是“本我”,強調的是“自我”的重要性,既指人不能在七情六欲中迷失自我,也是針對天竺本土的婆羅門把人分三六九等來說的,意思就是:都是人,誰比誰高貴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