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1987至1995年間我所寫的研究胡適的大部分文章。其中《胡適與抗戰》是1987年為在南京召開的一次民國史國際研討會所寫的,曾被收載於該研討會的論文集。《胡適與蔡元培》一篇,原題為《蔡元培與胡適》,是1988年初為紀念蔡元培先生誕辰110周年而寫的,曾收載於《論蔡元培》一書。《胡適與所謂北大南遷的問題》、《胡適與補選中央研究院院長的風波》,是同年為《團結報》寫的兩篇短文。《胡適的文化觀及其現代意義》寫於1989年初,被收入山東人民出版社於當年4月出版的《論傳統與反傳統》一書。同年夏,我把原寫於1984年的《胡適與陳獨秀》(收入《胡適研究論稿》中)一文加以擴充和改寫,這裏是第一次發表。《“社會的不朽論”———中西合璧的價值觀》、《胡適與國語運動》兩篇寫於1990年,是應台灣同行之邀,為紀念胡適誕辰100周年而寫的(台灣學術界於這年12月在台北舉行紀念胡適誕辰100周年的活動)。在大陸,也是第一次發表。《胡適的文化心態形成的背景及其特點》和《胡適整理國故平議》兩篇都寫於1991年,前者是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之邀而寫的,後者是為當年在胡適的故鄉———績溪縣舉行的首屆胡適學術討論會而寫的,曾在《曆史研究》1992年第2期上發表。《胡適的兩首情詩》寫於同年,發表在《團結報》上。《七七事變後胡適對日態度的改變》一文是為當年在沈陽舉行的紀念九一八事變60周年國際研討會而寫的,會後在《抗日戰爭研究》1992年第2期上發表。1992年是中華書局創辦80周年,我應邀為他們的紀念論文集《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撰文,這就是《胡適與梅光迪———從他們的爭論看文學革命的時代意義》這篇文章的由來。1995年6月,在上海舉行“胡適與中國新文化國際研討會”,這是我在國內主持的第一次國際性的胡適研討會。《胡適與〈新青年〉》是向會議提交的論文,現在在這裏是第一次發表。
本書附錄的第一篇文章《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再認識》,是為紀念五四運動70周年而寫的。文章雖不是專門討論胡適的,但卻與胡適研究關係至為密切,曾在海內外引起較大的反響,所以也收錄在這裏。第二篇《中國現代史史料的豐富寶藏———胡適先生私人檔案介紹》,本是為我自己主編的大型資料書《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所寫的序言。稿成後被《近代史研究》的編輯朋友索去先發表了(載《近代史研究》,1993(6))。以下各篇,都是最近幾年為朋友們編著的書所寫的序。雖是應邀隨手草成,文章都很短,但也還關涉到一些很重要的問題,尚有可存的價值,所以也收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