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態勢上說以色列並不算太糟糕,畢竟算是成功的阻止了埃及的突然襲擊,確保了核心領土安全不受威脅。但是始終要注意一點,以色列的國力是有限的,作為一個小國他很難同對手相持,進入持久戰之後,以色列是頂不住的。尤其要注意的是,以色列的敵人不止有埃及一家,周邊的鄰居可是每一個喜歡他的。所以一旦以色列和埃及陷入了僵持之後,約旦和敘利亞就立刻跟進,開始在戈蘭高地一線給以色列施加強大的壓力。
客觀上說約旦和敘利亞的軍事實力有限,至少比不上埃及,但是以色列畢竟國家小人也少,雙拳難敵四手,當約旦和敘利亞也壓上來之後,以色列就有點撐不住了。
尤其是這個關鍵的時刻,美國人也沒有忘記出手幫忙,一方麵在國際輿論上為埃及撐腰,另一方麵也大力給予埃及軍事和物資援助,成船的軍火在亞曆山大港被卸下碼頭,成群的美國軍事顧問和技術軍士直接飛抵前線幫助埃及指揮作戰和維修受損的軍事裝備。當埃及的決策和後勤短板被美國人補上,而且美國空軍的偵察機不間斷將情報送給埃及之後,以色列國防軍就是再能打也占不到便宜了。
整個西奈戰場越來越僵持,越來越像個沼澤,一點點的吞噬著以色列國防軍的有生力量,持續半個月的鏖戰之後,以色列的銳氣盡失,也無力進攻,隻能選擇整頓防線堅守。
此時以色列的局勢還沒有到最糟糕的境地,雖然有些吃力,但穩固防線還是不成問題的。按照他們的想法,阿拉伯人也堅持不了多久,隻要再咬咬牙,無能的阿拉伯聯軍就會首先崩盤,接下來又能夠愉快的收人頭了。
以色列的判斷沒有大問題,阿拉伯聯軍的作戰意誌確實不怎麼樣,打順風仗可以,但是打持久戰缺乏堅韌度。時間一長確實有點搖搖欲墜了。這時候美國人又一次親自出場了,美國空軍的戰鬥機刷上埃及或者約旦的標誌直接投入了戰鬥,用空中絞殺逐漸奪回了主控權,並用大量的轟炸機和攻擊機猛地的襲擊以色列。而美國海軍第六艦隊開始打著維護和平的借口封鎖以色列海岸線,並不時的去以色列領空空中“巡邏”一下。
在美帝的海空軍聯合壓製下,以色列很快就丟掉了製空權,而且補給線路遭到猛烈的轟炸,物資很難運往前線,甚至傷員也運不下來。如此一來以色列自然是更加的煎熬了。
到了這個時候猶太人才終於坐不住了,這才想起向蘇聯請求援助,可能有同誌要問了,是不是蘇聯這個時候就要拿喬以色列,提出一係列苛刻的條件強加給猶太人了。實際上沒有這回事,因為這種做法是很愚蠢的,你這麼弄了一次,猶太人難道是傻瓜,今後隻要一有機會,恐怕這幫猶太人就要陰你的。而且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不能搞得這麼赤果果,這個吃相太難看了。
李曉峰是欣然答應了對以色列的援助,首先是在國際場合猛烈的抨擊美國肆意搞亂中東局勢,是威脅和平的幕後黑手,要求美國立刻懸崖勒馬。其次,蘇聯派出黑海艦隊運送一批軍火物資前往以色列。
有同誌說恐怕會說李曉峰同誌你這不是瘋了吧?之前你不是要敲打以色列嗎?怎麼他們一副軟你就改變初衷了?
且不要著急,因為這都是套路,而且李曉峰根本不會改變初衷。比如說吧,第一條幫助策略其實就是嘴炮,對美國人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屁用都沒有,說不定還有反效果。你想想美國佬就是要轉入戰略進攻,就是指望借助埃及和越南試探蘇聯的底線。蘇聯的嘴炮就隻能說明現在的壓力還不夠,蘇聯的底線還可以下探。有鑒於此美國還不是加緊的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