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會麵可以說是不歡而散,丘吉爾也是氣得半死,以前的戴高樂就夠軸的了,現在無求於人的戴高樂是更加的難纏和不聽勸,你說這怎麼弄?
如果可以的話,丘吉爾真心想往戴高樂臉上揍一拳,讓這個混蛋清醒清醒,但是他不可能這麼做,真要這麼幹了,戴高樂就有了充分的理由退出北約,而且最後為此背鍋的還是他丘吉爾。
老煙鬼恨恨的返回的了旅館,召集了一幹幕僚緊急商討對策,此時我們的老熟人李爾文又開始發揮作用了,她說道:“從現在的情況看已經不可能阻止法國同蘇聯一起組建空中客車公司了。這已經是不可逆的,如果我們來硬的,必然遭到法國全麵的反彈。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建議采取迂回策略!”
迂回策略?丘吉爾有點小暈,不明白現在這種情況還怎麼迂回?事情是明擺的,完全沒有迂回的空間嘛!
不過李爾文認為有:“我國的外交政策五百年都是一致的,防止歐洲大陸形成統一思維。如果用強硬的手段無法阻止敵人,那我們不妨打入敵人內部鬧他個天翻地覆!”
丘吉爾眼前一亮,他終於知道李爾文是什麼意思了,英國的外交天才們才擅長的手段是什麼?不就是當攪屎棍嗎?簡而言之,就是當英國碰上了不能力敵的對手時,就想方設法的打入敵人內部,挑撥敵人內部的種種矛盾分而擊破,最終達到瓦解敵人的目的。
這一招在歐洲大陸上是屢試不爽,而這一次也應該能夠取得成功。所以丘吉爾采取緊急對策,他吩咐外交大臣再去跟戴高樂談,商討英國也加入空中客車公司的可能性,然後丘吉爾本人則立刻竄訪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等國,慫恿這些國家也加入空中客車公司。
丘吉爾的如意算盤是這樣的,一個集體或者一個集團最怕的是什麼?不就是人多嘴雜得不出統一意見嗎?現在整個歐洲都加入空中客車公司,看上去聲勢浩大,似乎是人多力量大。但是丘吉爾太了解這些老歐洲了,所有人都是掏錢的時候斤斤計較,分紅的時候巴不得多占多得,而且各國之間對民用客機和貨機的需求又是大不一樣,一家家的都有自己的主張。讓這麼多雜七雜八的國家集中在一起,空中客車公司什麼都幹不成,最後隻能黯然收場。
而對英國來說,隻要攪黃了這個空中客車公司,法國和蘇聯之間的靠攏也就是不攻自破了。不得不說這一招還是挺陰毒的。那麼法國人中計了沒有呢?
戴高樂太了解丘吉爾也太了解英式外交策略了,當英國大使一提出來這個建議,他就知道對方想幹什麼了。客觀上說,戴高樂對空中客車公司的期望值並不是特別高,這個公司對他來說更多的隻具有象征性意義,就是用來穩住蘇聯的手段,從空中客車公司中法國政府所占據的股份也就能看出,戴高樂隻是象征性的投了一點錢。這點錢說白了就是一個幌子,就是讓俄國人看看法國人的善意,既然俺們法國都表現出了這麼大的善意,你們在波蘭那邊再喊打喊殺的就過分了吧?
戴高樂的如意算盤就是用過釋放小小的善意穩住蘇聯,借此交換蘇聯減輕波蘭德國一線的軍事存在。隻要蘇聯減輕了軍事壓力,法國自然是樂得安全,而那些低地國家比如荷蘭、比利時什麼的也會感謝法國的努力。如此一來,法國的外交壓力也小了,是典型的花小錢辦大事。
基於此,戴高樂對空中客車公司的看法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他恐怕從來都沒有認為這個公司有什麼大發展,更不會認為該公司日後能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航空巨頭。事實上等戴高樂反應過來的時候也有點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