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他們有人拿著鉤索,有人手持砍刀。在軍陣有序統一的運行下,商隊終於暫時抵住了山賊們瘋狂的進攻。
鉤索如天羅地網一般將騎兵的馬腿鉤住,廢了他們的高機動性。
沒了騎兵的衝擊,陣型再無被衝潰的風險,而後商隊的武者們整齊的揮出手中的砍刀,不斷收割起身賊的生命。
相比整齊有序的商隊武者,山賊們則是雜亂無章各自為營,見著自己人一個一個的倒下,不少山賊選擇了退縮。
這便是李豐年瞧不起山賊們的地方,他們根本沒有紀律可言,見勢不妙首先想到了就是開溜。
“後退者死!”突然,山賊後方出現了一手持長劍的白衣青年,隻見他果斷出手斬殺了幾名逃跑的山賊後,終於遏製了即將潰散的隊伍。
隨後他一躍而起來到了陣前大聲叫道:“鐵爪門李豐年,可敢出來一戰?”
“正有此意!”李豐年也欣然應戰。
此時他們雙方都很清楚,再打下去隻會加劇彼此的傷亡,屆時無論誰贏,那損失都難以承擔。
所以為了減小損失,兩人決定按江湖規矩進行單挑。
聽到雙方頭領的喊話,兩邊的隊伍也默契的停止了戰鬥,為兩人騰出了一片空地。
他們等這一刻已經好久了,早就應該這樣打才對,彼此的老大出去單挑決定輸贏就好,何必消耗他們這些炮灰呢?
這也是山賊們普遍的操作,畢竟他們也隻是想要個買路財而已,走走過場就好何必打生打死?
平時山賊們搶劫也都是出幾個人與過往商隊比試一二,展示下自己的實力,然後商隊們乖乖留下買路財。
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火拚,哪怕山賊們的實力遠勝於過往商隊,他們可能也不會將他們斬殺殆盡,畢竟細水長流,他們可能不知道竭澤而漁這個成語,但這個道理他們自然懂。
隻不過他們這次突然襲擊李豐年的商隊,確實是抱著殲滅他們的打算來的。
因為李豐年一夥在綠林圈中的名聲實在太壞,很多人都想滅了他以震自己的名聲。再加上其商隊所帶的資金眾多,油水極大。
所以周圍的幾個匪寨便聯合起來共計三百餘山賊,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幹票大的。
但奈何他們沒想到李豐年這支商隊居然如此難啃,他們明明已經選擇了最佳時機進行偷襲,卻還是沒能果斷取勝,甚至反而自家隊伍有了幾分潰敗的苗頭。
所以那山賊頭領為了及時止損便叫停了兩軍的廝殺。
而能相對的和平解決此戰,李豐年當然也是樂意之至。畢竟商隊每死一人他都要賠償一筆不菲的喪葬費,一個兩個還好,要是死的太多,他可就賠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