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遣隊扶著兩座水晶棺將速度開到了最大向基地跑去,跑出約100米後,布魯克,賴恩,康教授,傑登四人停下了腳步,轉身看向二號車。
此時從高聳的灰色金字塔斜坡下方,飛下來一個小的三角型,與先前托著石板的一樣大,隻是顏色黑了許多,小物體飄到了二號車頂部的瞬間分裂成兩個,幾秒後變成了四個,接著變成了八個,再接著變成了十六個,每個都隻有分裂前的一半大小。
一分鍾後已經變成了一團黑霧浮在二號車頭頂處,而後黑霧形成了一個黑色球體。
難道二號車要鑽進去?幾人都同時冒出了這個想法,那個球實在太黑了。
此時的二號車已關機,懸在頭頂的黑球從底部釋放出一條黑線,就像是裝滿墨汁的圓桶,從下麵用針戳了一個小洞,細線接近二號車的瞬間,變成了許多更細的線從二號車不同位置鑽了進去。
二號車正在被改造,至於用什麼方法或被改造成什麼樣子,康教授與布魯克都有種說不出的期待,也許是相處久了,他們並不擔心二號車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危險,但也都在向各自的上級彙報著這一情況。
幾分鍾後細線停止了下落,黑球瞬間變成了一股黑煙回到了大金字塔裏,是從任意部位鑽了回去。
二號車的外表沒有任何變化。
在第一次交流中對方已經告訴了我們,這些小三角體和細線也許就是對方所說的金屬氫或是什麼高密度物質,人造金屬氫哪怕是一丁點,代價和需要的能量都是難以想象的,若真的是金屬氫,到底是用什麼方法保持著的能量與形態穩定的呢?鑽入二號車的那些會不會有危險,幾人疑慮重重。
康教授、布魯克回到基地,看到一圈科學家正圍在古埃及國王遺體旁,如獲至寶地拿著放大鏡在周圍不停地觀察,獅子的屍體旁,也有幾個專家在不停觀察,隻是隔著玻璃放不開手腳。
“二號車回來了”。
布魯克、康教授急忙跑了出去,隻見二號車看上去還是那個二號車,樣子沒有發生一變化,滾著輪子已經回到了基地。
一位曆史學家跟著布魯克來到門外說道:“請問這裏的負責人是誰?”
“我是。”布魯克回道。
“這二具遺體,我們要帶回開羅國家實驗室,以後相關報告會發送給你們,我們這就要走,上頭應該與你們都談好了。”
布魯克眼睛盯著二號車隨口道:“請便。”
傑登在一旁極度壓抑著興奮與激動,目前最為珍貴的就是剛被改造過的二號車,布魯克、賴恩也一刻不停地在二號車身上來回掃視,希望能有什麼發現。
直到臨時實驗室已沒有了外人,幾人也沒有在二號車身上發現什麼特別之處。
“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康教授問道。
二號車蜻蜓眼看向康教授,向前挪動了一點靠近康教授發聲道:“質量,引力、輻射已平衡,是安全的,即將進入更新狀態。”
康教授隻感覺自己的手環抖了一下,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手環,眯起眼又疑惑地看向二號車。
董超此時正在幫著傑登等人收拾設備。
康教授說道。“我看這些應該都用不上了。”
布魯克疑惑地看向康教授,做出手勢沒明白什麼意思。
“你看二號車的眼睛。”
布魯克不解地看向二號車的蜻蜓眼,湊得越來越近,近到了不得不摘下眼鏡才能看清楚,隻是一眼,布魯克瞬間呆住了,這神情讓傑登,賴恩,董超,何蘭蘭也都湊了過去。
二號車的蜻蜓眼外觀沒變化,但攝像頭鏡框裏已經沒有了攝像頭,遠看還是灰黑的圓筒,但靠近後就能發現兩個灰黑色圓筒裏布滿了成百上千個黑白點組成的視覺陣列,很整齊很規則,陣列之間還不時有各種細微的光線來回穿梭,就像夜晚在飛機上看下方城市中的霓虹與車燈,炫幻而美麗。
就在幾人都湊上去的時候,康教授在手環上默默取下來一個什麼東西緊緊地握在手裏。
“程序更新,倒計時4939小時33分。”二號車發出通報。
布魯克戴回了眼鏡與賴恩等人都疑惑了起來,似乎在想剛改造完畢又要更新,還這麼久?
“既然這樣,這半年多時間這些都先運回火星聯合政府在地球軌道的基地。”布魯克說道。
康教授問道:“二號車呢?”
“這些都是火星聯合政府的資產,等她們更新完我們繼續開展後麵的合作。”
董超回道:“明明剛剛進行了重大升級,為什麼又這麼長的更新?如果要帶回火星聯合政府,那也需要先經過外安會的同意。”
“先不要問,走吧。”
康教授出了實驗室,向著遠處的穿梭機走去。
透過高空的穿梭機窗戶向下望去,稀稀落落的金字塔隨處可見,隻是不知道前世的古埃及人在建設金字塔時,有沒有得到這個三角體的幫助,他們一座又一座,不遺餘力地建造金字塔為作為國王的陵墓,或許就是為了讓這個外星飛行物再次降臨吧。
也許古埃及人所理解的儀式正是來自於人類的第一次星際接觸,人們獻上了國王還有寵物的遺體,但能被這個外星人帶走的也隻有第一任,那位被送回來的女王才應該是真正接觸外星智慧文明的第一位人類,雖然她是死的,但這啟動了外星文明的第一個訴求,直接影響到了現在的世界,她活著的時候絕對不會料到今日的盛況與四千多年前的自己會有如此關係。
康教授看向另一側,上百萬人在下麵人潮湧動,人類對未知與神跡的渴望已經無法阻止,想到這裏,康教授將放在褲兜裏的手握的更緊了。
這次事件中的外星智慧文明顯然早在4000多年前就對人類文明史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是否古埃及的金字塔奇跡是唯一被影響的呢?也許隻有她們才知道,隨著與對方的接觸越來越多,還會不會有更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