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臭豆腐幹(1 / 1)

馬識途:

和朋友們在一起閑聊,說起知識分子來,當年那些專門以革人家的命為職業的人,對於知識分子總有一種特殊的看法,認為這樣的人做工作是有本事的,離不開他們,但是很不好領導,有時桀驁不馴,又臭又硬。怪不得有人把他們比成臭豆腐,所謂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其實這也不奇怪,中國封建社會裏就把知識分子排在第九,在娼妓之後,所謂“八娟九儒”。在解放後的中國,有一段時間裏也不消說,比如“文化大革命”時期,就把知識分子視為反革命,並且排在反革命的最下等級,即排在地,富,反,壞,右,特,國民黨,三青團之後的第九位。所謂“臭老九”是也。要不是毛主席說了句“老九不能走”,還不知要被那時的革命家們打到十八層地獄裏的哪一層裏去呢。

我就從知識分子是臭豆腐的說法,聯想起我們家鄉忠縣塗井的一種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很香的食品——臭豆腐幹來。

塗井是離我家隻有十幾裏路的一個小鎮,一個小鹽場。那裏的鹽井裏提出來的鹽鹵水裏的鹵水,其臭無比,用這種鹵水鹵豆腐,晾幹以後,成為豆腐幹,聞起來很臭,就和那長久沒有洗的臭襪子的味道一模一樣,叫人難以忍受。但是把它切成小片,放在清油鍋裏炸一下,就膨脹很大,吃起來又脆又香,成為我們那一方人都喜歡吃的食品,叫做臭甄腐幹。逢年過節,那是餐桌上招待客人的上品,主客都喜歡吃。

就由於這種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臭豆腐幹,還生出一段故事來。

二十年代初,我在上海浦東中學上高中。某年暑假,我的一個同鄉回到家鄉,我特意托他給我帶一包臭豆腐於回來。我們已有好多年沒有吃到這一家鄉土特產了。果然,他回上海時.給我送來一包臭豆腐幹,我把這包臭豆腐幹放在床鋪下,同宿舍的下江同學一進屋就聞到臭味,大叫起來:

“是誰的臭襪子不洗,甩在屋裏發臭,趕快把它摔出去吧。”我們隻管笑,沒有搭理。他們出去後,我把臭豆腐幹放進我的箱子裏關起來,這下該聞不到臭味了吧。可是下江的同學回來,一進屋還是聞到臭豆腐幹的餘臭味,仍舊嚷嚷:

“誰不把臭襪子摔出去。”我說:

“哪裏有臭襪子?你找嘛。”他們就在我的床底下去搜索,根本沒有臭襪子,卻還是聞得到臭襪子的臭味。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過了幾天,我們偷偷把臭豆腐幹拿出來,切成小片,拿到街上炸油條的小攤上炸了一堆,拿回宿舍,請下江的同學品嚐四川家鄉美味小食品。他們一吃,都讚不絕口,說有特別的香味。他們問這是什麼東西。我說:“就是你們要叫摔出去的臭襪子。”他們怎麼會相信?我把我床下的箱子拉出來,一打開,一股濃烈的臭味便散發開來,他們一聞到那臭味,幾乎要發嘔,怎麼也不相信他們吃得津津有味的就是用這種臭東西炸出來的。有的就不敢再吃_『。可是看我們吃得那麼香,忍不住還要嚐試。他們再吃了幾片,便很習慣,和我們一樣津津有味地大吃特吃起來。他們想不到世上竟然有這麼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食品。

幾十年已經過去,想起家鄉的臭豆腐幹,不免還流口水,可是聽說那個鹽場,已筍門,臭豆旄幹便從人世間絕跡了。但是我對於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臭豆腐。還是饒有興趣,雖然和我想吃的臭豆腐幹比味道差了一些,但還是聊勝於無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