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從龍虎關下來,回到恭城縣時,便接到報告:紅軍主力部隊已經到達湖南道縣附近,其前鋒已迫近都龐嶺。白崇禧凝視著東邊地平線起伏的山巒,歎道:朱德平時走起路來不快,帶起兵來卻不慢。
早在來龍虎關前,他便以李宗仁的名義直接發報給蔣介石:據迭報,匪主力由臨武分經嘉禾、藍山西竄,龍虎關、富川、賀縣同時吃緊。仁部原在龍虎關以北防堵,故擬即將仁部主力,移赴恭城附近,策應富、賀、興、灌。但興安、灌陽以北僅能留一部,誠恐力量單薄,請轉飭何總司令,向江華、賀縣推進,以期周密。這封電報是白崇禧所施的金蟬脫殼之計。以達到將桂係兩個軍的主力全部集結於龍虎關與恭城縣一帶,防止紅軍進入廣西腹地。在發電的同時,白崇禧已命令在湘江至灌陽駐防的第15軍做好了南撤恭城的準備。
11月21日晚,白崇禧從龍虎關回到平樂。為保證兩個軍的人馬在恭城一帶駐防,白崇禧在聯防會議上宣布:龍虎關到平樂一帶,民食一律供給軍用,由縣府發給糧票,以後給錢。如有藏匿不交者,以有意留給共產黨論罪。當晚,他又接到了第7軍的偵察報告:紅軍已進攻道縣。
白崇禧感到紅軍過境已經勢在必行了。此時,他感到:給朱、毛紅軍讓路的時機已到。
當日深夜,他親自下達了轉移大軍於龍虎關的命令;在全州、興安、灌陽布防的第15軍撤往恭城,僅在全州留第72團的兩營幹訓隊;興安留一個團,灌陽留一個團,灌陽全縣完全開放,第7軍集結恭城機動使用。
蔣介石在湘江戰役沒有打響前,就已經失算了,防堵並殲滅紅軍於湘江的計劃,在計劃沒實施以前便成為了失利的泡影。
蔣介石更不知道白崇禧發給他的電報是計,遂以22日複電同意了白崇禧將部隊撤離湘江防線的計劃。
紅軍向西長驅直進,於22日攻克道縣,其前鋒已達到湘桂邊境的永安關時,從全州至興安60公裏的湘江,已無兵防守。湘江防線已完全向紅軍敞開。
如果說紅軍這次西征是輕裝前進的話,完全可以避開湘江之戰,順利地達到與2、6軍團會合的目的。就在紅軍的先頭部隊1、3軍團渡過湘江時,背著壇壇罐罐的中央縱隊還在後麵的山路上蠕動。前頭部隊與後續部隊拉下的距離足有一個星期的路程。
紅軍當時也並不了解白崇禧讓路的計劃,因而也沒能利用桂軍南撤讓出走廊的寶貴時機,長驅入關渡江西進,反而派部隊南攻江華縣,進擊蔣軍第96師與湘軍第23師,耽誤了寶貴的渡江時間。
桂軍從湘江南撤的第二天,即11月23日,湘軍劉建緒便得知湘江無兵防守,立即報告何鍵。何鍵極為惱火,即令劉建緒部四個師立即南下全州,令各路追擊部隊加緊追擊,企圖拖住紅軍,以便劉建緒部趕到全州,搶占湘江沿線渡口,仍想實現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東岸的計劃。
紅軍於11月25日夜間十一點半,才知道全州、興安一帶並無大股敵軍,也獲悉何鍵的3個師正全力南下挺進,但紅軍指揮機關還沒有立即相應改變部署,仍按原來為打破敵人在湘江堵截而製定的四路進軍的計劃進行。直至27日夜,紅軍才改變了作戰部署,形成紅軍主力從永安關、雷口關進入廣西,以林彪、聶榮臻的1軍團為右翼,彭德懷、楊尚昆的3軍團為左翼,向湘江挺進,並迅速搶占了湘江渡口。但,湘軍已搶在了紅軍之前到達了全州。紅軍1軍團的1、2師在全州南邊的腳山鋪阻擊湘軍南下,3軍團的4師搶占了界首以南的光華鋪,向南警戒興安的桂軍。盡管紅軍已經搶占了湘江部分渡口,而且先頭部隊已經涉過湘江;但是,從總的情況看,敵人已經形成南北兩方一頭一尾夾擊我軍的態勢。形勢十分險惡。
蔣介石從何鍵“追剿總部”的報告中,才得知湘江無兵防守的情報,對桂係的做法大為震怒,於11月28日嚴斥桂軍放棄職責,嚴令桂湘兩軍按原定計劃,對紅軍已過河的先頭部隊夾擊,對未過河的部隊實施堵擊,仍然妄圖將紅軍主力殲滅於湘水之東。
坐鎮在桂林的白崇禧,對蔣介石電令中的斥責,並沒當回事,仍按既定方針:“打尾不打頭”。他隻以一個師去支援興安,以防紅軍南下,而又命令從恭城返回灌陽的15軍,全力向紅軍的後續部隊發起攻擊。這樣,桂軍既不會冒紅軍回頭打擊的風險,又可以向蔣介石交差,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追在紅軍後麵的周渾元部隊入桂。
李、白這個企圖,使蔣介石看得非常明白,若是他處在桂軍的位置,他也會這樣幹,甚至比李、白兩人幹得更狡猾。
何鍵對此連連叫苦,並向蔣介石推卸責任說:桂軍此舉使湘軍孤軍奮戰,失去夾擊之效,據飛機偵察,桂軍不是在進擊,而是在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