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臨別前夜密劃毛 征程漫漫擴紅女 (2 / 3)

從各軍團的行動路線中可以看出,最後前進的方向,都是南移。這和長征前,周恩來派何長工和“南天王”陳濟堂的代表秘密交易分不開的。紅軍部隊在通過陳濟堂防區時,幾乎沒有遇到什麼真正的抵抗。

索爾茲伯裏在寫長征初期時,有這麼一段:

劉伯承把中央縱隊比做轎子的坐椅部位,該縱隊的行動不能像作戰部隊那樣迅速,數千名挑夫和他們的重擔——傷病員和老人拖了後腿,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央縱隊成了沉重的鎖鏈,拖累著行動較快的作戰部隊。最後,不得不甩掉那些沉重的包袱(挑夫居然還抬著辦公桌椅和文件檔案櫃)。

中央縱隊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傷亡極少,出現更多的傷亡是由於敵機轟炸和偶然的事故,如驚馬帶著背上的人一起掉下山澗,而不是由於戰鬥。

在這個縱隊裏,當然有指揮作戰的李德、博古、周恩來,還有毛澤東、王稼祥等人。王稼祥一年多前腹部負傷至今未愈。這裏還有30位婦女幹部,她們大多數是高級指揮員和高級幹部的妻子,很多人自己就是高級幹部。

紅軍像拖著圓木的象隊,轉移到蘇區的西南角,從那裏悄悄地越界進入白區。此時的時間是1934年10月20日。

紅軍在出發前,瀏覽了大量的敵人的報紙,沒有看到一條有關紅軍即將突圍的消息。博古和周恩來等人長長地籲了口氣。

10月21日夜,紅軍很順利地衝破了第一道碉堡防線,越過了桃江河。隨後又急速向第二道封鎖線挺進。

10月10日,雙十節那天。南昌行營,蔣介石府宅,顯得分外忙碌和熱鬧。宋美齡從侍從手裏接過早已為蔣介石熨好的衣服,這一天的蔣介石,照例要向軍政各界要人訓話。

當蔣介石站在寬大的講台前,看著台下人頭躦動的各界要人,心裏湧動著即將成功的喜悅。他的開場白自然是從“圍剿”說起,攘外必先安內的精神也是他一再重複的話題,雖然是老調重彈,但仍博得了台下一陣陣掌聲。蔣介石最後說:圍剿赤匪,指日可待,希望各界精誠團結……

第二天,他在《民國日報》上看到了那篇重要社論。社論的主題是當前麵臨的問題。社論中說:天災將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共匪趁機作亂,人們應崇尚仁義道德,戒酒禁舞,為祖國與中華之生存而努力奮鬥。社論又要人們相信,亂世中之大幸,江西的局勢正迅速改觀,共匪一年之內即可肅清,他們已四麵楚歌,不得不用繩索把士兵拴在一起,以防逃跑,共匪已土崩瓦解,雲雲……

蔣介石深知這篇社論有虛擬的成分,但剿共連連告捷,使他自己也感受到了東方的天際已露出了曙光。在這樣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他已經決定,到西北轉一圈。不僅是視察,更重要的一層因素是了解那裏的民眾。他的高級顧問馮?賽克特曾說他隻了解部隊並不了解百姓。他要做個姿態給他的顧問看一看,他是怎樣了解他的民眾的。

正當蔣介石得意於他的西北行時,紅軍正以最快的速度開始戰略大轉移。

直到10月底,國民黨才覺察到紅軍轉移的一點風聲,一個月以後,蔣介石才徹底搞清紅軍的意圖。那時紅軍已到了湘江。

10月18日南昌報紙發表了一篇祝賀14日攻克“興國模範區”的消息。10月27日同一家報紙又說“赤匪”正企圖突圍逃跑,並說攻打信豐和安遠的紅軍被擊潰,損失達萬人。次日這家報紙又說:28日宣布寧都被攻陷,31日宣布“赤匪根據地”已被粉碎,紅軍已從瑞金撤往外地。

另一家報紙則說:共產黨屢遭失敗,但依舊十分頑強,徹底剿滅,尚需數日。

直到12月,南昌的報紙仍說:前赤區的清理工作,傷共軍萬人,俘敵4萬。

整個世界對當時的中國也知之甚少,在1934年11月9日,《紐約時報》才在一篇報道中說:有4萬共產黨軍隊撤離了被封鎖數月的江西和福建,此時正在西征途中,他們沿著粵漢鐵路兩邊的湖南邊界行進,在一個100英裏長,12英裏寬的地區大肆搶劫。

3個星期以後,《紐約時報》又說,國民黨已在江西打敗了共產黨。

一過於都河,毛澤東便坐上了擔架。擔架是由兩根堅韌的長竹杆和繩網組成的。既輕便又有彈性,像吊床一?樣,走起路來左右晃蕩。毛澤東把瘦削的身體深深埋在擔架裏,起初那幾天,他除了睡覺還是睡覺,即便睡不著,也閉著眼睛。他在養精蓄銳,他知道,更艱苦的征程在等著他。

洛甫的擔架走在毛澤東的前麵,王稼祥的擔架則走在他的後麵。興致好的時候,3個人會在擔架上坐起來,交流幾句他們的看法。休息的時候,3副擔架擺了一溜,3個人談天的機會便多了起來。這一切,是毛澤東事前早就預謀好的。

於英挑著肩上的擔子,隨著民工隊伍艱難地前行著,她走了幾天幾夜,不知道來到了什麼地方。眼前的山多了起來,黑黑的一片,扯地連天地連在一起。部隊的頭已經開始爬那座大山了,人影在山嶺間搖晃著,可部隊的尾仍看不到盡頭。人喊馬嘶之聲響成了一片,人群中湧出的熱浪,夾雜著汗味,餿味。

於英在人群裏很少說話,她怕話說多了暴露自己的身份。別人和她說話,能點頭搖頭回答的,她便點頭搖頭回答。

走在於英前麵的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中年人身材不高,褲角高高地挽著,露出雙腿上蚯蚓似的血管。那漢子一路叨念著他的老婆孩子,還有田地裏沒有來得及收獲的晚稻。

部隊一開始爬山,速度便明顯慢了下來。他們隻能放下肩上的擔子等待著。

中年漢子一邊抹汗一邊衝於英說:兄弟,俺看你也是個老實人,你說咱們這麼走下去,啥時候才是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