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工人運動的效益(8)(1 / 1)

為了更好保障工人的權益,《宣言》明確要求允許將工人俱樂部改為工會,礦方須撥款一萬元建工會辦公場所,每月路礦兩局各津貼兩百元為工會經費。開除工人須經俱樂部(工會)同意,不得無故開除工人。

這些要求非常具體,幾乎關係到每一個工人的切身利益,自然得到工人們的擁護。為了取得談判的主動,俱樂部的條件開得高了些,給礦方足夠還價的空間,這也是談判的重要策略之一。

俱樂部還專門給管轄安源的萍鄉縣署及贛西鎮守使署呈具文書,說明罷工原委,同時將十七條意見遞送路礦當局,並發出通牒:“如欲調商,即請派遣正式代表由商會介紹,與俱樂部代表劉少奇接洽。”

不出所料,礦方果然對俱樂部獅子大開口式的條件置之不理,罷工順理成章。

9月14日清晨,安源煤礦內所有的汽笛同時拉響,罷工開始。

要想讓所有安源礦工自願參加罷工,那也是不現實的,總有一些膽小怕事和見利忘義之輩。俱樂部早有預案,在工人居住區貼上了罷工宣言和“候俱樂部通告方準開工”、“各歸住房,不得擾亂”等標語,並派出“工人監察隊”監督執行。監察隊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他們頭戴柳條編織的安全帽,胳膊戴著統一的袖標,手持鋼釺、鎬把,把守著各個要點,攔截偷偷上班的工人。

工人監察隊算得上是共產黨控製的第一支準武裝,除了沒有槍支,組織指揮與一般軍隊無異。不僅在礦區,安源街市上也有工人監察隊負責維持秩序。

路礦當局算過一筆賬,與其答應罷工工人的條件,不如花錢收買工賊付出的成本要小得多,關鍵是不能慣工人動不動就罷工的毛病。安源煤礦的總監工名叫王鴻卿,他身邊有一幫大大小小的工頭,王鴻卿把他們找來,要他們找人頂工。這些工頭們平日在工人麵前作威作福慣了,自從工人有了俱樂部給撐腰之後,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因此也極力想破壞罷工。

但是,整個安源也就那麼大,急切之間哪裏去找那麼多人來?隻有找自己的親戚朋友,但這些人肯不肯吃這份苦,肯不肯去得罪俱樂部就不知道了。老奸巨猾的王鴻卿看著工頭們束手無策的樣子,隻好把話挑明:並不是讓這些人真的去下窯挖煤,隻是做做樣子,工錢照開,這是跟俱樂部玩心理戰的把戲。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好不容易湊了一部分人來到井口,工人監察隊早就守住那裏勸說他們不要下井。一些人聽從勸阻而返,一些人不聽勸阻強行下井,工人監察隊並未強行阻攔。王鴻卿暗喜,以為計謀得逞。誰知好戲在後麵,李立三隨即下令工人監察隊,隻許下井不許出井,並從外邊封閉了井口。結果被工頭收買強行下井的人一整天都被困在潮濕陰冷的礦井內,又冷又餓,叫苦不迭。一天之後,這些人表示悔過才被放出,訓誡勸導一番令其回家。

自此,整個礦區再沒有一個工人敢自行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