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1)(3 / 3)

宋長玉為唐勝利的真誠所感動,知道了唐勝利也是個農村出來的青年,他覺得兩人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他拉住了唐勝利的手,不叫唐老師了,改叫唐大哥,說:“你這人太好了,中午我請你喝酒。”

唐勝利說,報社有規定,編采人員中午不許喝酒。問宋長玉現在忙些什麼。宋長玉說他先是在紅煤廠的磚瓦廠做磚坯子,現在正在搞紅煤廠的旅遊開發。唐勝利認為搞旅遊開發很好,說不定比在喬集礦幹還強一些呢。宋長玉把想在《礦工報》上登廣告的想法說了出來。唐勝利認為,登廣告還得花錢,不如宋長玉寫篇遊記性的散文在《礦工報》的副刊上登一登,不用花錢,就起到了宣傳作用。宋長玉一想起給《礦工報》寫稿子就有些犯難,他說:“花錢不怕,還是登廣告吧。你看登廣告能不能優惠一點。”唐勝利去跟廣告科的人說了說,果然把登一條廣告的價錢給宋長玉優惠了三分之一。

廣告牌和《礦工報》的廣告一出,果然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到紅煤廠的遊客增加了不少,幾乎每天都超過了一百人。遊客有的步行,有的騎車,有的開小轎車,有的開麵包車。還有的是單位組織集體出行,乘坐大轎車而來,一來就是幾十人。到了第二年五月一日那一天,到紅煤廠的遊客人數竟突破了一千人大關。不得了啦,連高鼻子、藍眼睛、紅頭發的外國人也來了,他們掏出的是美元,手裏拿的是攝像機,一路噢開,走一路攝一路。市裏開出的長途汽車原來隻開到縣城和礦務局機關所在地,見去紅煤廠的人不少,有錢可賺,他們延長了長途車的線路,把車開到紅煤廠去了。這樣一來,去紅煤廠就方便了,遊客也更多了。

遊客一多,紅煤廠就火了。遊客是幹什麼的?在紅煤廠村民的眼裏,遊客是來扔錢的。他們一到紅煤廠,就兩眼放光,看見什麼都想買。於是,村街上的小飯館火起來了,工藝品商店火起來了,連幹豆角、老南瓜、舊門礅、破瓦片等等,都成了好東西。有人買不到什麼,就到河坡的水邊揀小石子。揀到一枚帶花紋的小石子,他們也手舞足蹈,興高采烈。村裏人以為把紅煤廠辦成旅遊區是明守福的主意,紛紛誇明守福是大能人。也有個別人私下裏說,明守福哪有什麼改革開放的頭腦,是明守福請來了軍師,身邊有諸葛亮了。諸葛亮是誰呢?就是那個外鄉來的姓宋的年輕人。“噢,知道了,知道了,就是那個在磚瓦廠做磚坯子的年輕人。那個年輕人說話不多,一看就是個有主意的人。”“那個年輕人該不是明支書招來的上門女婿吧?”“說不來,說不來。”

宋長玉不知道,他給明守福提的第二條建議,明守福也采納了。明守福與會計合夥,二人投資從外麵買了不少蒜,在村街上開了一個門市部,專門賣蒜。這項生意他們不是以村裏的名義做的,是以私人的名義做的。賺了錢,明守福和會計平分。既然紅煤廠的大蒜砸成蒜泥隔夜不餿,是可以出口到外國的名蒜,到紅煤廠旅遊的人臨走時都願意買一些蒜。在門市部賣蒜的是會計的老婆,會計的老婆接受明守福和會計的指使,對每一個買蒜的人都說得信誓旦旦,說他們賣的蒜一點都沒有假,絕對是紅煤廠本地出產的蒜。她還準備了小半碗用紅煤廠的大蒜所砸成的蒜泥,端給買蒜的人聞,說是頭天砸的,問人家餿不餿。人家一聞果然不餿,就掏錢買蒜。蒜賣得很快,會計隔幾天就出去采購一次,用手扶拖拉機拉回來。蒜賣得多,錢就賺得多,明守福和會計其樂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