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3)(1 / 3)

宋長玉真的要回老家嗎?若回到老家,他將如何麵對他的父母和村裏的鄉親?自己被礦上開除的事是說還是不說?要是說的話,他怎麼能說得出口,怎樣才能自圓其說?宋長玉不會回老家,他說過開弓沒有回頭箭,好馬不吃回頭草,說什麼也不能再回老家。前些天他剛給父母回了信,說礦上的領導對他不錯,給他調換了比較好的工種,讓他當上了井下刮板運輸機的司機。他表示一定好好幹,爭取早日轉正,為父母爭氣。還說想在外麵找一個對象。父母收到他的信,不知有多麼高興呢!是他吊高了父母的胃口,燃起了父母對他的希望。倘是他背著鋪蓋卷突然回家,一定會給父母造成很大的打擊,父親會唉聲歎氣,母親會暗自垂淚。村裏人看見他,也會問他,怎麼回來了?他不會說實話,隻能說不想在礦上幹了。村裏人不會相信他的話,會胡猜八猜。前些年村裏有一個在北方城市當兵的,頭幾天回家探親時他還在野外跑步,撇京腔,說回到部隊就要被提幹。誰知道呢,他剛返回部隊沒幾天,就背著一個黃被子回老家了。人問他原因,他說是複員。人們就亂猜,說出很多難聽話。後來有人還是從公社武裝部打聽出來了,因為他在部隊犯了錯誤,還是男女作風方麵的錯誤,部隊就把他開除了。

從此,那個人就被人看不起,在村裏就抬不起頭來。他要是回到村裏,也隻能落個抬不起頭的可悲處境。說不定他的處境還不如人家。這是因為,他母親和支書的老婆一直有矛盾,以致他們家的人和支書家的人都有了矛盾。支書家有權有勢,他們家要啥沒啥,多少年來,他們家一直處在盾的位置,隻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力。宋長玉從小從父母那裏得來的教育,就是要他爭氣!爭氣!爭氣!全家人都指望他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和支書家的人抗衡。最好他能掌握一定的權力,把支書家的權力壓下去。現在他不但連狗屁的權力都沒掌握,還被掌握權力的人把他開除了。他這樣回去,隻能受到支書家人的嘲笑,支書的老婆對他母親的欺負也會變本加厲。不錯,他名下的一份責任田村裏還沒有收走,他往土裏撒下種子,土地裏照樣會長出莊稼。他收了莊稼,打下糧食,也會有飯吃,不至於餓嘴。可是,他害怕的就是這個,極力掙脫的就是土地。土地能種莊稼是真的,土地能埋人也是真的。祖祖輩輩,他們村四周的土地裏不知埋了多少人了。埋一個人就鼓起一個墳包,恐怕誰都沒有數過,地裏一共鼓起了多少個墳包,隻見墳包遍地,從來沒有準確數字。而且,如同地裏每年都長莊稼一樣,墳包還會持續增加。

土地裏有酸有堿,有鹽有水,還有各種微生物,消化能力是很強的,棺材埋進土裏,時間不長就漚朽了。接著,棺材裏麵的人骨也漚朽了。據說人的頭蓋骨是最耐漚的,可漚到一定程度,剩下的也不過是一個空殼,難看得像一隻無把瓢一樣。衝下磕磕,隻能磕出一小堆濕土來。墳包的存在,似乎每天都向活著的人無聲地發出提示,在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變成其中的一個。在老家種地時,宋長玉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有些不寒而栗,不想充當墳包其中的一個。從學校裏,從書本上,從報紙上,從電視裏,他早就知道了,除了有農村,還有城市,城市在高處,農村在低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權有錢的高等人都在城市裏,高樓大廈、火車飛機、公園動物園、美食美女等,也都在城市裏,他要想混出個人樣兒,要想有點出息,就必須到城市裏去。不能去大城市,去小城市也行。不能去小城市,當工人也行。隻要當上工人,靠工資生活,也算半個身子進了城市。待在農村,土裏刨食,再埋到土裏,一點出息都不會有。當支書會好一點,但他還不是黨員,支書怎麼也輪不上他當。在宋長玉的心目中,把煤礦與城市同等看待,城裏有的,煤礦幾乎都有。同時,每座煤礦地麵有一座城,地下縱橫的巷道也像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