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蒙義今年47歲,再幹幾年,就要辭職回家了,按說作為侍衛隊長,不應該是這麼大的年紀,不過周蒙義是看著豫王長大的,陪著小王爺從小玩到大,所豫王才稱呼周蒙義為大伴。據說在大輝朝開國的時候,周家的先祖曾追隨開國皇帝輝太祖南征北戰,混了個千夫長回來。雖然說僅僅隻是個千夫長,但大輝朝開國時封的公爵才六個,二十八位侯爵和兩位伯爵,很多人征戰沙場,馬革裹屍還。周家先祖能活著回來已經是萬幸了,畢竟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憐河邊無定骨,猶是春閨夢裏人。自古戰爭中都是死人無數。更何況還混了個千夫長回來。隨後周家定居河洛城,後人一直在軍中效力,起起落落,也積攢了一些家產。周蒙義早不是嫡係周家了。他是第五代嫡長子的三弟的後代,隨後離嫡長子那一係越來越遠。到了周蒙義父親那一代,由於在剿匪的時候救了一位遊擊將軍,遊擊將軍便介紹周蒙義的父親到豫王府當侍衛,後來周蒙義便接替了其父親的職位,也做了豫王府的侍衛,不過運氣好,被3歲的小王爺喜歡,陪著小王爺長大,被小王爺封為侍衛長。如今豫王已經23歲,去年老一代豫王薨逝,他正式繼承了豫王的爵位。
好不容易熬到放學,周思遠和周思哲就像剛出籠的野兔一樣,到處撒歡亂跑。周家的私塾是整個周氏家族的私塾。整個周氏家族經過這100多年的繁衍生息,總人口已經近萬人,所以私塾規模不小,整個學堂有500多學生。分為不同的年齡段。像周思遠周思哲這樣的剛入蒙學的孩子有73個。還有像30歲仍在考科舉的周家人也有20多個。不過周家有個規矩,如果35歲仍未中舉,私塾學堂就不再管了,要求退學。想繼續考科舉的,可以在家裏學,隻不過沒有在私塾裏有不懂得地方可以請教先生。不過但凡周家子弟,都是可以免費入學的。食宿也全免。畢竟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周家私塾的建築早已完善,每年也就每戶往私塾裏麵捐點糧食蔬菜供自己子弟食用即可。學問還可以的,也可以在私塾裏教授蒙學。即使不在學堂裏,周家家大業大,也不愁沒有生路。周家開設的酒樓、茶樓,在京城都有分號的。更是遍布整個豫州。更何況還有周氏鏢局。周思遠家雖然與嫡係關係遠了,但是憑著周思遠爺爺周蒙義在王府當侍衛長這層關係,周家主家與周蒙義家又主動親近起來。所以周思遠周思哲經常到主家大宅去玩。主家管家和家丁也不敢怠慢,像對待其他少爺一樣。因為周家主家曾經出過一位進士,所以,周家私塾的管教還是比較嚴的。每日辰初(早上7點)時分上學,酉初(下午5點)時分放學。而周蒙義是酉正(傍晚6點)散值。所以,家裏一般等周蒙義回到家時才吃晚飯。這段時間,就是周思遠周思格瘋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