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這道命令下出來以後,猶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沒有引起任何的回響。曹操的手下,除了磨洋工的,就是推諉扯皮的,沒有一個人執行命令。曹操這才明白,通過這六百多個“淫祀”,濟南國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張完整的利益網絡,而濟南國這些地方官員,就是這張利益網絡上麵的一環。所以要想拆除這些祠堂廟宇,必須首先把濟南國的政界重新洗牌。
曹操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毫不遲疑地出台了第二項措施:罷免百分之八十的地方官,給濟南國的政界輸入新鮮血液!
果然,換上一批新人以後,情況確實得到了改善,六百多個廟很快就被全部搗毀。但是六百多個廟拆毀以後,真正的幕後大老板終於漸漸浮出了水麵。原來,濟南國的貪官汙吏,都隻不過是這張利益網絡上麵的小角色、小嘍囉,他們是負責替人收錢,收了錢以後他們自己留小頭,大頭都要往上送,送到京城裏麵,送到洛陽城裏麵去,送到中央,送給誰呢?送給真正的幕後大老板,也就是陰魂不散的宦官集團。
到這個時候,曹操才真正明白,原來宦官集團早就已經把他們的觸角延伸到了大漢王朝的方方麵麵、角角落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想在地方上小修小補,根本無濟於事。曹操這個時候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所作所為:無論是刺殺張讓、棒殺權貴,還是上書靈帝、檢舉貪汙,包括現在在濟南國的改革,我曹操做過的這麼多對宦官的抗爭,都隻不過像是把一滴清水滴進一口醬缸裏麵,完全不會產生任何的效果,唯一可能的效果就是把自己反而給弄黑了。這是一潭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現在曹操斬斷了宦官集團在濟南國的利益鏈條,宦官集團肯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他們準備拿曹操開刀了。曹操越想越感到後怕,為了自我保護,為了不連累到家人,他幹脆炒了皇帝的魷魚,辭職回家。
這就是曹操三起三落的第二落。曹操這一次絕非一時衝動,恰恰相反,他異常冷靜地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隱居二十年。
倘若果真如此,那麼漢末三國的曆史一定會少掉一半以上的精彩。曆史老人當然不會眼睜睜地放任曹操這麼任性。
兩度為官,又兩度丟了官職,曹操終於明白,自從入仕以來,他一直致力於嚴明法紀、嚴格執法,而東漢王朝卻是宦官勢力遍布朝野,法紀敗壞。僅憑一己之力,要與整個宦官勢力抗衡,難免會四處碰壁。於是,在十年的宦海沉浮之後,懷著對漢王朝極端失望的心情,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曹操過起了隱居生活。可是,號稱要二十年不問世事的他,為何僅僅兩年之後,就再度入朝為官?他究竟看到了什麼機會?而他這次的出山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