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看A計劃失敗了,那就啟動B計劃。合法的途徑走不通,那我就隻好采用非法手段。咱們前麵講過,曹操小時候是遊俠,武藝高強。所以這個時候,曹操決定利用自己的一身武藝,來策劃一次“斬首行動”,刺殺當時最有權勢的一個宦官頭子。
講到這裏,先停一停,我來幫曹操做一個小結。
曹操現在才十七八歲,他做的這些事情,采取的手段,和後來的曹操相比,還顯得非常稚嫩。但是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到老,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隱隱然表現出了幾個優點,幾個被他貫徹一生的優點。而這些優點,可以說是他最後成功的一個秘訣。
第一個優點:善於總結曆史教訓。
《漢書?刑法誌》裏麵記載了這樣兩句話,可能也不是班固自己的話,是抄的古代的兵書,第一句話叫作“善戰者不敗”。擅長打仗、擅長鬥爭的人,不會失敗,這個當然是很難達到的一個境界,百戰百勝,曆史上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作為我們普通人,都是會失敗的,那怎麼辦呢?
這就要看第二句話:“善敗者不亡”——雖然你老是失敗,沒有關係,如果你擅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那就不會滅亡,總有翻盤的機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光是吸取自己的失敗教訓。你要老想著“吃一塹,長一智”,那得吃多少塹啊?所以還要積極吸取別人的失敗教訓。一看別人吃了一塹,別光顧著樂,光在旁邊幸災樂禍,得趕緊吸取教訓。曹操就非常善於從曆史中總結教訓。兩次“黨錮之禍”,給太學生帶來的是義憤填膺——宦官太可惡了,兄弟們,跟他們拚了!被憤怒蒙蔽了雙眼。而給曹操帶來的卻是難得的教材,活生生的失敗案例。反思曆史,提取教訓,避免走儒家士大夫的老路,避免低水平重複失敗,這才是成功之母。
第二個優點:獨辟蹊徑,不走尋常路。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加一句:“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這不是惡搞,這兩句話是相輔相成的。大家都在走的路,曹操不走,因為曹操看到,你們都在走的那條路看似康莊大道,其實是此路不通。所以曹操要另辟蹊徑,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來。你們都遊行示威,那我就直接給皇帝寫信;寫信沒用,趕緊換招兒,刺殺宦官。如果還不成,再想辦法,總之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尤其不能和那麼多人一起在一棵樹上吊死,死都死得那麼沒特點。
所以,現在曹操上書失敗了,他就打算刺殺宦官,這是別的太學生做夢都不可能想到的事情,曹操卻偏偏去做了。那麼,曹操想要刺殺的這個宦官頭子究竟是誰呢?曹操精心策劃的這一次“斬首行動”到底能否成功呢?請看下一講:《站隊入仕》。
東漢末年的一個深夜,一座深宅大院裏閃動著一個黑影,這個黑影就是未滿二十歲的曹操,他正企圖實施一起刺殺行動。那麼,他要刺殺的人是誰?這次刺殺行動將給出身宦官之家的曹操帶來怎樣的深遠影響?而這次刺殺行動之後,青年曹操又是憑借什麼順利步入仕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