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今天很多小孩兒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心理很叛逆,喜歡看武俠小說。曹操那時候沒有武俠小說看,他是親自去做一名俠客。所謂武俠,自古以來武和俠是分不開的。你做俠客,得有武藝啊,曹操的武藝就很高強,《三國誌》注引《魏書》說曹操能夠“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有不怕曹操的,看到曹操來全跑了。
做一名遊俠,不光得有武藝,“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你還得有遊俠精神。什麼是遊俠精神呢?用咱們今天的一個法律術語來講,所謂遊俠精神就是:你對於他人遇到的困難,要勇於進行私力救濟,即使觸犯國家法律,那也在所不惜。但是這樣一來,法律的權威就受到了挑戰。正因為如此,所以《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遊俠嚴重地挑戰了國家法律的權威,在曆朝曆代都會成為法律嚴厲打擊的對象。比如西漢最著名的遊俠郭解,就以大逆不道之罪被處死。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法律已經不管用了,所以很多我們很熟悉的三國著名人物,像劉備、關羽、呂布、孫堅等,早年間都做過遊俠。曹操也不例外。但是東漢末年的遊俠,已經很少有古典意義上的遊俠精神了,很多人都隻不過是打著遊俠的幌子,進行暴力犯罪。曹操就是一個典型。曹操當時正處於青春期,非常叛逆,而且他當時不是一個人作案,而是經常和另外一個人一塊兒搞團夥作案。這個人,就是曹操少年時代的好朋友,青年時代的戰略合作夥伴,中年時代最強大的對手。他的名字,叫袁紹。
(郭解,活躍於漢武帝時期的“關東大俠”,依仗強大的武力為人評判是非曲直,在當時很有公信力。武帝時,有個儒生說郭解壞話,郭解的一個手下把儒生斷舌、殺死。盡管郭解對此並不知情,但還是被朝廷以大逆不道之罪處死。)
(三公,漢代職銜最高的三位高官的統稱,在西漢指丞相、禦史大夫(大司空)、太尉(大司馬),在東漢指司徒、司空、太尉。)
袁紹的出身和曹操不一樣。老袁家連續四代人,出了五個三公級別的大官,這叫“四世三公”,家世非常顯赫。所以說袁家是東漢時期源遠流長的名門望族,袁紹是根正苗紅的士族子弟,身份非常高貴。曹操這種小暴發戶,根本沒法比。雖然袁紹和曹操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但是為了同一種不良愛好走到一起來了。
根據《世說新語?假譎篇》的記載,曹操年輕的時候,和袁紹一起“好為遊俠”。有一天傍晚,他們經過一個大戶人家,看到這戶人家正在辦喜事,新娘已經入了洞房,新郎正在外麵招待客人。兩個人一合計,一個邪惡的犯罪計劃就誕生了。袁紹首先跑到院子裏扯著嗓子大喊一聲:“捉賊啊!”這一大院子的人全都傻乎乎地衝著袁紹指點的方向跑出去抓那個所謂的賊去了,隻剩下新娘獨守空房。說時遲那時快,曹操抓住這個空當,一個箭步衝進洞房,一手拿刀一手劫持了新娘就往外跑。袁紹一看曹操得手,那我也別愣著了,連忙兵合一處,一起逃跑。
一個是未來的曹丞相,曹魏帝國的奠基人;一個是未來的袁大將軍,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軍閥,這可以說是史上陣容最豪華的犯罪團夥了吧。我要是這個新娘,就乖乖讓他們兩個劫了得了,下半輩子跟著他們吃香的、喝辣的。但是這個新娘哪裏知道這兩個人是誰啊,反正看我年輕貌美就來劫持我,那估計都不是什麼好人吧,所以就大喊救命,安插上現代的台詞應該是這麼喊的:“救命啊!非禮啊!” 新娘這麼一喊,剛才傻乎乎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跑的這些新娘的家人,這個時候就有目標地追了過來,尾隨而至。眼看追兵越來越近,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犯罪者心理素質的時候了,袁紹的心理素質明顯不夠過硬,慌不擇路,心裏麵一慌,腳底下一滑,“咵喳”一下就摔進了路邊的荊棘叢裏麵,動彈不得,隻好連喊:“孟德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