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呂布或吳冠中先生(10)(1 / 1)

我的視線緊緊盯著下麵的文字:“再上黃山,妻偕行,宿北海賓館多日。下山前日天雨,我作速寫,妻為我撐傘,此情況被剛上山的一位法國人看到。北海僅一家賓館,夜晚那法國人托翻譯來訪,知我能法語,便親自來敘。我們談到巴黎,談到我的學習,談到熟人,他看了我的速寫本。最後他要求我明天讓他照一張我寫生的相片。但我們先已決定明日一早下山。他是一位較有名的攝影師,名叫馬克·呂布(MarcRibout),多次到過中國,攝取中國的山水人物,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過個人攝影展,應該說是國際友人吧。便約定明日一早拍攝,照完我即下山,奉贈給他兩個小時,我對時間從來是吝嗇的。翌晨微雨,我在微雨中寫生,妻照例為我打傘,估計這作品將是真實感人的,他說會寄給我,我們便告別。別後杳無音信,德群卻無意中在一本時事雜誌(Actualit)中發現了碧琴為我打傘的那張黃山照片,便剪下寄到北京。作品無任何說明,在作者眼中,我們是他獵取的婦女小腳或男人長辮,他騙取了創作資料。正如我之估計,照片是真實而感人的,是極難遇見的黃山神韻,亦收入了他的個人大本影集中。後來出版我畫集的多家出版社采用了這照片,問我有無版權問題,我說侵權的是這位法國佬。多年以後,我的知名度不斷擴展,一日,一位自稱是皮爾·卡丹的代理人找到了我的電話,說有二十來位法國文化名人來訪中國,其中一位攝影師馬克·呂布想采訪我,我斷然拒絕。”

我趕緊打開馬克·呂布的作品集,沒看見這幅照片。我在網上搜索,終於發現了:雨中黃山,煙雨朦朧,吳冠中先生的妻子左手撐傘,右手拄著拐杖,為寫生的吳冠中先生擋雨。吳先生全神貫注,畫板支在左腿上,弓著脊背,眼望前方。他們兩個人完全沉浸在創作的氛圍裏,我讀出了風雨間夫妻相伴的暖意和感動。

這的確是一幅絕佳的照片,馬克·呂布先生真是抓拍大師啊。大師拍大師,大師說大師,我倒吸一口氣,腦子裏有幾秒鍾的空白。我又搜索相關資料,發現這些年馬克·呂布先生的幾個重要作品展都沒有收錄這幅照片--或許馬克·呂布先生也聽說過這篇文章。

下麵我該怎麼辦呢?我站起身,走到窗前,天色早已大亮,上班的人群開始增多,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我哭笑不得,重新坐在電腦前,憑直覺在郵件回複欄裏寫下了這樣的字句:

艾樹,或許我不是吳冠中先生的超級粉絲,可是我還是非常喜歡他的繪畫作品和純粹的藝術精神。你的來信讓我吃驚,當然,你的敏感和心理暗示也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如果真的有時間機器,我非常願意回到十幾個小時之前的過去,我會在那個展廳裏直接對你說出這四個字“我喜歡你”。我希望能很快見到你!

我點擊鼠標,郵件發送成功。我靠坐在椅子上,沒有一絲睡意,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