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收服下屬恩威並用結黨營私3(1 / 3)

一天,畢沅讀到他“一家俱在西風裏,九月寒衣未剪裁”的詩句,馬上派人送去銀子50兩。黃景仁病逝後,畢沅又出資撫養其老母,還為他整理出版詩集。祖籍歙縣的著名文人汪中與畢沅沒有見過麵,有一次跑到畢沅的衙門,遞給門衛一張小紙條,隻說住在某某客店,轉身便走。門衛將紙條呈送畢沅,隻見紙條上寫道:“天下有汪中,先生無不知之理;天下有先生,汪中無窮困之理。”畢沅看罷,哈哈大笑,立即派人送去白銀500兩。

畢沅在任陝西巡撫的時候,有一次路過一座寺院,老僧出來熱情招待,談得十分投機,畢沅忽然開玩笑地問道:“一部《法華經》,不知有多少個阿彌陀佛?”老僧從容應道:“我一個破廟老和尚,非常慚愧生成鈍根。大人是天上文曲星,非同一般,不知一部《四書》有多少個‘子曰’?”畢沅不禁一愣,非常佩服老和尚思維敏捷、談吐風雅,於是捐銀為寺裏添置田產,還把寺院整修一新。

畢沅一生做過河南巡撫、湖廣總督等高官,但卻並沒有突出的政績。《清史稿》評價說:“沅以文學起,愛才下士,職事修舉,然不長於治軍,又易為屬吏所蔽,功名遂不終”。他之所以在官場相當順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與和珅的關係比較密切。和珅進入軍機處時,畢沅出為甘肅地方官。二人可能在乾隆四十六年和珅前往甘肅鎮壓回民起義時結識,並得到和珅的賞識。當年甘肅冒賑案影響很大,處理了一大批官員,而身為甘肅巡撫的畢沅卻毫發無損,隻是因為禦史錢灃緊追不放,最後才得到一個降三級留任的處分,而且不久即官複原職。可見,畢沅與和珅的交情非同一般。

對於畢沅與和珅之間的關係,當時還有人因此發生爭執,使得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撲朔迷離。錢泳《履園叢話》記載:畢沅任兩湖總督時,正值和珅四十歲誕辰,遂舉行盛大的祝壽活動。當時朝廷內外的官員都送上幣帛之禮以示祝賀,惟有畢沅獨自賦詩十首,並親自從自己收藏的書畫銅瓷中挑揀一些上等的作為和珅的禮物送給他。錢泳當時還勸戒他說:“公將以此詩入《冰山錄》中耶?”畢沅沉默良久,忽然大徹大悟,表示不再與和珅結交。後人憑此說畢沅並沒有結交過和珅,甚至把他後來的被抄家描述為受和珅所累,其實史實並非如此,陳康祺就專門出來辟謠說:“畢沅製府愛古憐才,人所共仰,其交和珅,懾於權勢,未能泥而不滓,亦人所共知。”這是符合曆史事實的。

嘉慶四年,和珅倒台後,畢沅被追究在教匪初起時的失察貽誤責任和濫用軍需帑項的罪行被抄家,革去世職。嘉慶帝甚至說:“假如畢沅還在,我必將令他身首異處!”看來畢沅是真的惹惱了嘉慶。實際上,正是畢沅與和珅交結,才導致嘉慶“恨屋及烏”。

對小人恩威並施

和珅後來權傾天下,當然不能事必躬親,為了使手下的那些人聽他的話,他對手下的人總是因人而異、恩威並施,牢牢把他們控製在手中。

汪如龍是名盛一時的大鹽商,他原本是兩淮鹽政征瑞手下的一個幕僚。征瑞曾做過道台,後來因為犯了過失被革職,他為了能重獲起用,給時任軍機大臣的和珅送去了數萬兩白銀。和珅果然辦事利落,收錢後不久,乾隆就下詔任命征瑞任命為兩淮鹽政。鹽鐵自古就是政府專營,所以其中利潤驚人,所以鹽政的職位是難得的肥缺,所以,曆屆鹽政都是富甲天下的官員。

征瑞到任之初,汪如龍就前往拜會結識,並向他提出了許多諸如如何收稅納捐、如何追查走私漏稅以及如何查假打非的斂財良策,深得征瑞賞識,招他為幕僚。汪如龍為人圓滑狡詐,極會見風使舵,因此在征瑞手下幹得順風順水。乾隆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之時,汪如龍親自敦促大小鹽商,捐出錢款、修建行宮、鋪平道路、置辦器物,征瑞不費吹灰之力,就討得了乾隆的歡心,他自己也從中收獲頗豐。

征瑞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汪如龍卻是一個很有“遠大理想”的人,他想借此機會接近和珅,取代征瑞坐上鹽政的職位。他首先同征瑞一起向和珅進獻了一匹名馬,因此得以與和珅結識。像和珅這樣的貪官,尋常的金銀已很難打動,所以他出奇弄巧,總是送一些名人字畫給和珅,此舉一下就引起了和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