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母親也需要上崗證(1 / 1)

很多媽媽把自己的心血和愛全給了孩子,也給予了孩子無數的"教育",但這樣的"愛"和"教育"是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不是科學而有效的?職場上都有考核標準,但家庭教育隻能等孩子長大看結果了。工作可以重來,孩子成長的歲月卻是不可逆轉的。

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了謀生和事業的發展,去做長期刻苦的準備。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為了子女的教育,去付出細致而認真的努力。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項通過父母的自我摸索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的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實踐和探索,是有一定價值的。但如果僅憑個人的經驗、習慣和好惡來教育孩子,恐怕成功培養孩子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

我認為,做母親是要靠後天的努力才能獲得的一項技能。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女性,母親的職業都需要受充分的指導和培訓。在當今時代,就連家政服務員都要接受崗位培訓,一個接線員所受的訓練,可能都比許多為人父母者所接受的角色訓練要多。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做更多的"職業"準備和訓練。

從準備做母親的那天起,我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母親,要把母親當做一項職業認真來做。今天,當許多朋友詢問我是怎樣教育兒子時,我說:"首先是通過學習培養一種意識,自始至終堅持這種意識,就有了與這種意識相吻合的思維和行動。"

還是那句話:你所獲得的,就是你所付出的。

我曾經親眼目睹一個母親打自己九歲的兒子,原因是頑皮的孩子踢足球時,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窗打碎了。鄰居找到家裏,媽媽大怒。我勸那個媽媽不要這樣對待孩子,媽媽說:"不行,我得'教育教育'他!"

我不知道這位媽媽心中的"教育",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還有一位年輕的媽媽,給四歲的女兒報了各種各樣的特長班,英語、繪畫、鋼琴、舞蹈……一個小孩子每天忙得不見影子,而那位年輕的媽媽,也跟著她給孩子安排的快節奏團團轉。

……

很多媽媽把自己的心血和愛全給了孩子,也給予了孩子無數的"教育",但這樣的"愛"和"教育"是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不是科學而有效的?職場上都有考核標準,但家庭教育隻能等孩子長大看結果了。工作可以重來,孩子成長的歲月卻是不可逆轉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懷著本能的愛,做自然的父親、母親。但一種成熟的父愛、母愛,必須經過培育才能發展起來,而且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

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體會到,對孩子的教育,關鍵要做到三個"三":

第一,要承擔起示範者、教育者、提供者三種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示範者。在朝夕相處的家庭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要當好示範者的角色,父母必須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實施自我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教育不僅是對孩子課業成績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高度重視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發展及行為習慣。父母的這個"教育者"角色,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完成的。

父母還是孩子的提供者。一是物質條件的提供,二是精神環境的提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寬鬆的環境,順應孩子的天性,在寬容、接納、指導中,讓孩子健康成長。

第二,要給孩子三種愛--無私的愛、科學的愛、推出的愛。

無私的愛,就是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出發,不把家長的意誌強加給孩子。

科學的愛,就是培養孩子的德商、智商、情商全麵發展。

推出的愛,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第三,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三個開放:向課外開放、向自然開放、向社會開放,讓孩子"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與萬人談"。

在這樣的教育下,如果我們的孩子具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成為一個適應社會、貢獻社會的人,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就盡到了自己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