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5樂章 星光燦爛(16)(3 / 3)

周曼華的電影歌曲和時代曲

周曼華1939年進入國華影業公司,先在周璿為“國華”主演的第三部影片《新地獄》和第四部影片《七重天》中出演女三號,為周璿當了兩次“配角”。同年,她在徐卓呆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商業片《李阿毛與唐小姐》一片中,開始擔綱主演,此後為“國華”連續主演了13部影片,知名度迅速攀升,很快成為和周璿相提並論的“國華二周”和“國華”的兩根台柱。

周曼華1922年生於北平,原名周桂英,進入“國華”後,“國華”的編劇、著名作家範煙橋為她改名“曼華”。這個名字很能代表她溫柔又美麗的性格和形象,她以這個名字在中國的電影史上留下了一長串影迷們喜歡的銀幕形象。她戲路廣,演技嫻熟,且不挑角色。“國華”的李阿毛係列,由她和喜劇明星尤光照聯袂主演,笑料百出;根據張恨水、劉雲若、顧明道等著名作家的小說改編的文藝片《秦淮世家》、《金粉世家》、《紅杏出牆記》(京華煙雲)、《惜分飛》,她可以演得很有藝術品位;程小青和何兆璋編劇的探案片和近似恐怖風格的《新美人計》、《雨夜槍聲》、《鬼戀》,她則演得引人入勝。她的表演風格貼近生活,極富人情味。在影片《碧玉簪》中,她把受到冤枉的秀英演得被人同情又受人尊重,深得觀眾喜愛。

“中聯”和“華影”時期,她參與演出或主演的影片有《博愛》、《香閨風雲》、《不求人》和《結婚進行曲》等十四部,1944年和富商吳國璋結婚後退出影壇。

在影迷、歌迷的記憶裏,以為周曼華隻演戲不唱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1940年,在《碧玉簪》一部影片中,她就和白雲、周起、徐天任、龔稼農和蒙納對唱了6首歌,這6首歌都是推動劇情發展不可缺少的,她的演唱對刻劃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2年在“中聯”影片《香閨風雲》中,周曼華演唱了一首《新婚曲》。

除了電影歌曲,周曼華還灌錄過時代曲的唱片,有魯旭詞嚴華曲的《少女風光》,嚴折西詞曲的《月光普照》和顧友詞曲的《柳州山歌》,唱片出版時間是1940年。

1950年周曼華南下香港,重返影壇,主演過《丈夫日記》、《女人與老虎》、《閨房樂》等十餘部影片,1953年前往台灣定居,曾自己投資拍片。1961年和吳國璋分手,1962年與台北聯邦影業公司的製片人張某結婚。70年代客串演出了李翰祥的《狀元及第》後宣告息影。

影劇歌一路走紅的王熙春

秦淮歌女出身的王熙春,自幼喜歡歌舞。初登藝壇,嗓音甜美圓潤,很快成為南京夫子廟的著名歌女,贏得了“九花娘”的雅號。由於她的母親王鳳祥是梨園名旦,熙春受母親影響,也對戲曲發生了興趣,母親就請名師黃桂秋授藝。苦學三年,打下良好基礎的王熙春,來到上海很快成為著名的青衣,演出過《香妃恨》、《董小宛》、《春秋配》、《梅龍鎮》、《文素臣》等劇目,受到歡迎。特別是《文素臣》一劇,由著名京劇大師周信芳和她同台演出,使她在戲曲界贏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孤島時期,上海的“合眾”、“春明”、“大成”三家影片公司,老板都是吳性栽,他見王熙春戲演的好,就邀請她到自己的公司來拍電影。特邀著名編導朱石麟,把《文素臣》改編成4集故事片,搬上了銀幕。王熙春因主演電影《文素臣》又在影壇迅速走紅。朱石麟在為王熙春打造銀幕形象的同時,還親自寫歌詞,讓王熙春在銀幕上一展歌喉,演唱了多首電影歌曲,使王熙春在中國電影歌曲的曆史上留下了名字,留下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