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陳娟娟隨義父朱血花去香港,加入大中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春之夢》、《桃花依舊笑春風》、《苦戀》等多部影片。1947年四姐妹應香港“大中華”之邀,拍了一部由龔秋霞的丈夫胡心靈編導的影片《四美圖》。陳娟娟在《四美圖》中演唱了片中插曲《幸福的船》。她在《苦戀》、《龍鳳呈祥》、《風月恩仇》、《同是天涯淪落人》等多部影片中演唱的插曲,在內地和香港都曾流行一時。40年代,勝利唱片公司還為她錄過《小白菜》的唱片,這首中國北方流傳的民謠,被她唱得如泣如訴,催人淚下。
1950年,陳娟娟再次與顧也魯合作,在香港拍了根據趙樹理的小說改編的影片《小二黑結婚》,這是他們合作的最後一部影片。
60年代陳娟娟開始一麵演戲一麵學習當導演,她作為副導演和任意之聯合導演的《紅粉飄零》,是香港第一部由兩位女導演執導的影片。1963年她作為陳靜波的副導演,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參加影片《金鷹》的拍攝,同時在片中扮演角色。這部影片創造了當年香港票房一百萬元的紀錄。
陳娟娟和不少影星、歌星的命運一樣,事業上是成功的,生活上卻又十分不幸。她的丈夫“阿康”,相貌堂堂,一表人材,結婚後,不僅對家庭不負任何責任,還在外麵和一些風塵女子鬼混,陳娟娟隻好和他分手。婚姻上的打擊已使她十分沮喪,事業上又因年齡的增長,昔日的“風光”和“輝煌”已不複存在。性格拘謹的她,總覺得自己的生活已毫無光彩,終至走上了自殺身亡的路。這是1976年發生在香港的悲劇,那一年她隻有47歲。
陳娟娟走了,她的銀幕形象和她的歌卻永遠留在了人間。
“團團坐,吃果果,大家聽著我。天一亮,起得早,學體操,身體好……”這樣的兒歌應該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陳綺霞和她的四首電影歌曲
陳綺霞是陳玉梅的妹妹。陳玉梅是1934年的電影皇後,她的丈夫是天一影片公司的老板邵醉翁,當時,新聞媒體把陳綺霞稱為“皇姨明星”。
陳綺霞1934年參與“天一”無聲片《百花洲》的演出,走上銀幕。1936年,陳綺霞主演有聲片《黃浦江邊》時,演唱了片中插曲《月亮走》和《舢板曲》。其中《月亮走》是黎錦暉193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美的歌曲》第一冊中的一首歌。《美的歌曲》是黎錦暉為小學1至6年級的學生寫的音樂課教材。這首《月亮走》,孩子們和成年人都喜歡,在影片中出現,有利於提高影片的上座率,影片編導“天一”老板邵醉翁也很欣賞黎錦暉的這首兒童歌曲,把它收入影片,一首兒童歌曲變成了電影歌曲中的流行名曲。
拍過《黃浦江邊》,陳綺霞又主演了“天一”影片《女同學》,演唱了片中插曲《女同學》和《春風嫋娜》,這兩首歌都由高天棲作詞,黎錦暉譜曲,《春風嫋娜》比較流行。
陳綺霞為百代灌錄的唱片,隻有這四首電影歌曲。
著名笑星韓蘭根的歌
從中國電影的無聲片時代開始,韓蘭根就是家喻戶曉的笑星,他一生拍過二百五十多部影片,他用自己的藝術實踐給人們帶來歡樂,人們也給予他很高的評價,稱他為“東方的勞萊”、“中國的卓別林”。
韓蘭根沒有亮麗的歌喉,他唱歌常常和他的喜劇角色聯係在一起,他灌錄的時代曲唱片多是喜劇色彩;在影片中演唱的歌,則是他扮演喜劇角色時表演的一部分,讓觀眾發笑是他的宗旨。
早在30年代上半葉,他就曾為“百代”和“蓓開”等唱片公司灌錄過唱片,有《跑狗場》、《糖秋香》、《妹妹我想愛你》、《黑妞、裏姑娘》等多首,可能是這些歌沒什麼藝術品位,甚至是流於庸俗吧,詞曲都沒有流傳下來。他的時代曲被人看好的是,1940年他為“百代”灌錄的《青年忙》。這首歌批判了一些年輕人不務正業、不思進取的不良現象,雖然他也是用詼諧的風格演唱,由於內容有積極意義,是他演唱的歌曲中,常常被人提到的一首時代曲,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是嚴個凡。
這首歌問世前,嚴華還為韓蘭根和周璿寫了一首對唱歌曲《麻將經》,把麻將桌上的“風景”寫得生動活潑,煞有趣味,打麻將的和不打麻將的人都喜歡唱,曾廣泛流傳。
韓蘭根的電影歌曲,最早的是1937年他在“聯華”影片《王老五》中扮演阿毛時,和殷秀岑、藍萍(江青)、王次龍四個人對唱的影片同名主題歌《王老五》。這是一首名曲,韓蘭根演唱的比重和殷秀岑一樣,六段詞他倆唱了三段,這首歌廣泛流行時,韓蘭根、殷秀岑的歌聲,令人發笑,也令人為王老五心酸,這是韓蘭根演唱的電影歌曲中最有名氣的一首歌。
1939年,韓蘭根和他的胖子搭檔劉繼群和殷秀岑一起主演了新華影業公司為他們度身定製的滑稽影片《中國三劍客》,並由他們三人一起演唱了影片的主題歌—《三劍客歌》,令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