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黎錦暉重組“明月歌劇社”,黎明健和白虹成為女演員中的台柱,排練演出了歌舞劇《花生米》和《桃花太子》,跑電台播音的活動由減少到退出。
1937年,郭沫若由日本回國參加抗日救亡工作,經田漢介紹,黎明健成為郭沫若的女友。不久,黎明健告別義父隨郭沫若去了武漢。成為郭沫若的妻子後,改名於立群,相夫教子,徹底離開了演藝界,後來成為著名的書法家。
恬靜、高雅的歌星張靜
張靜原名張靜姝,1930年在北平考入“明月歌舞團”,黎錦暉為她改名“張靜”。這一個“靜”字更能體現這個小姑娘的性格和氣質。在同時入團的小演員中,她文文靜靜,比同齡人更懂事,像一朵悄悄開放的蘭花,恬靜、高雅。
1931年初張靜隨“明月”赴上海,經過“聯華歌舞班”和“明月歌舞劇社”前後兩年多的演出實踐,張靜的表演水平迅速提高,她的歌越唱越好,1933年開始灌錄唱片,是中國最早的唱片歌星之一。她最早是和黎明暉、黎莉莉、嚴華、白虹、周璿一起灌錄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小羊救母》的唱片。同一時間她為勝利唱片公司灌錄的黎錦暉時代曲有《小小家庭》、《寄來的吻》、《我儂詞》、《子夜歌》、《晚安吾愛》、《紗窗曲》、《我的愛侶》、《清早起來》;張簧詞曲的《水仙花小姐》,《海上風光》以及黎錦暉的大中華唱片《秋之晚景》、《風吹紅葉》、《開心歌》、《池塘之歌》等多首,在“明月”出身的歌星中,張靜是灌錄唱片比較多的,在當時的歌壇很走紅。
1933年5月,“明月歌舞劇社”宣布解散,張靜和白虹、黎明健留在了黎錦暉身邊,黎錦暉安排她們到電台去唱歌,她和白虹、黎明健,是中國流行歌壇早期的“播音歌星”。1934年5月,上海《大晚報》舉辦“三大播音歌星”競選,張靜和白虹、黎明健,是代表“明月社”參賽的三大主力,競選結果揭曉,張靜以5650票排名第十。
參賽期間,張靜在電台演唱的黎錦暉時代曲有《秋夜簫聲》、《風雨琴歌》、《燕帶春來》、《紅顏軍士》、《初戀》、《十裏長亭十杯酒》等。張靜都唱得聲情並茂,深受歌迷讚賞。由於她在歌壇的知名度很高,1935年8月創刊的《歌星畫報》,第一期就發表了她的署名文章《歌,神聖的藝術》,請她暢談了對歌唱藝術的認識和她自己歌唱實踐的感受。
歌壇姊妹花——葉英和葉紅
在播音歌星成群結隊的1934年—1935年,有許多歌星是姐妹同時登上歌壇的,當時被稱之為“歌壇姊妹花”,葉英和葉紅就是其中的一對。
1934年5月26日,上海《大晚報》發布舉辦“播音歌星”競選消息時,在同一版上刊出了葉英、葉紅兩姊妹的照片和“小史”,這份“小史”告訴我們,葉英和葉紅是上海人,當年葉英16歲,葉紅隻有12歲。葉英性溫柔和藹,從沒有看見過她現著怒容,故人們都愛和她說笑,為新華歌劇社不可缺少之人才;葉紅性聰明活潑,喜動頑皮,發言可笑,在新華社中與嚴斐小姐有“二怪”之稱。
葉英、葉紅是嚴華領導的“新華歌劇社”的小演員,當時每天都在“李樹德堂”、“大中華”、“友聯”等電台播音,葉英唱過《晚香玉》、《慈母搖籃曲》、《人麵桃花》、《不自由的花》、《謝謝毛毛雨》、《特別快車》、《十裏長亭十杯酒》等幾十首黎錦暉的時代曲;隻有12歲的葉紅也唱過《春深了》、《晚香玉》、《我想吃天鵝肉》、《特別快車》、《夜來香》、《賣花女》、《醉臥沙場》、《紅顏軍士》、《小鸚哥》等幾十首黎錦暉的歌曲。這些史實說明,當年的歌星都是努力進取也是很有實力的。“播音歌星”競選,葉英排名十三,葉紅排名二十九。
1935年5月“新華歌劇社”停辦,葉英、葉紅和歐陽飛莉轉入徐文璧領導的“丁香歌詠社”繼續播音。
40年代葉紅和姚敏結婚,50年代隨姚敏去了香港。
從“明月”到“新華”的歌星——歐陽飛莉
歐陽飛莉,湖南人,著名劇作家歐陽予倩的侄女。1931年15歲時進入“聯華歌舞班”,1932年轉入“明月歌舞劇社”。從“明月”到“新月”、“新華”,逐漸在歌舞界有了名氣,“三大歌星”競選中排名十五。《大晚報》刊出的“歐陽飛莉小史”是:
歐陽飛莉是一位聰明活潑而富有歌舞天才的小姐,已給人們很好的印象。她今年18歲,湖南人,是歐陽予倩先生的侄女。可是她說了一口很流利的上海話和國語,不知道她的人,常常以為她是上海人或北平人。女士善交際又長文學。
競選期間,歐陽飛莉在電台播音演唱的黎錦暉時代曲有三十餘首,包括了當時最走紅的歌。是新華社參賽歌手中得票較多的歌手之一。當時的《時事新報》曾有人著文評論說她:“……平時性情很溫和、斯文,一言一語,一舉一動,甚至於唱的歌聲,都像很幽靜而嫻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