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0年唱紅《桃花江》到1933年末,是王人美在歌壇最走紅的四年。1931年“明月歌舞團”為大中華唱片公司,灌錄100張唱片時,王人美是主要的歌唱演員。電台整天反複播放她的歌,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王人美的聲音。她在流行歌壇走紅的程度已遠遠超過了黎明暉,成為流行歌壇的領軍人物。

黎莉莉和王人美一起出道、一起走紅,但她走紅的程度不及王人美。1930年—1934年,黎莉莉為“勝利”、“高亭”、“蓓開”、“百代”等唱片公司灌錄的黎錦暉時代曲有二十多首,她和王人美一起,用甜美的歌聲開一代新歌風,把時代曲傳播給在社會風氣十分保守、閉塞的環境裏,尋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感情生活的人們,她們勇敢地闖出了一條新路,都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開拓者、先行者。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1914年11月8日生於湖南長沙。1927年二哥王人路把她和三哥王人藝送進了黎錦暉剛剛由“中華歌舞專門學校”改名的“美美女校”,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入校不久,一次黎錦暉問她:“你的名字庶熙是什麼意思?”庶熙說:“父親告訴我,是希望我們中華古國興旺發達的意思。”黎錦暉頻頻點頭,讚揚庶熙父親憂國憂民的優良品格之後,遲疑了一會兒和庶熙商量:“你這個名字比較古雅,是不是再起一個通俗一點的名字?”庶熙欣然同意,並請黎先生為她命名。黎錦暉在大廳裏踱來踱去,沉思了一會兒突然站在庶熙麵前說:“你的哥哥王人旋、王人路、王人藝,你們這一輩的男孩子都犯‘人’字,女孩子為什麼不能排輩,我看你就叫王人美吧!”庶熙非常高興,從此她就改叫王人美了。王人美後來回憶說:“半個多世紀前黎先生對男女平等的看法,比現在那些重男輕女的人還進步呢!”

黎莉莉本名錢蓁蓁,比王人美小一歲,1915年6月2日生於安徽桐城,在北平長大。父親錢壯飛和母親張振華都是學醫的,以行醫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1927年“四?一二”之後,白色恐怖嚴重,錢壯飛夫婦帶著孩子從北平轉移到上海。秘密工作,處境危險,生活不安定,無法照顧孩子,夫婦二人就托一位姓賀的畫家把蓁蓁送進了“美美女校”。

1928年5月,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赴南洋群島巡回演出,王人美和錢蓁蓁是名單中最後的兩名小演員。她倆聰明好學,勤奮苦練,巡演中已可以扮演群眾演員。一次演出《小小畫家》,擔任主角的黎明暉嗓子突然啞了,王人美大膽地提出,可以由黎明暉在前台表演,她在後台配唱,結果演出非常成功,她的聰明睿智和歌唱才華,得到了大家賞識。1929年春節前,王人美回到上海,進入上海南洋高級商業學校英文專修班半工半讀。1930年初,王人美回到黎錦暉重組的“明月歌舞團”。她的藝術人生從“中華”到“明月”,逐步走向了輝煌。

錢蓁蓁學習扮演的第一個角色是在歌舞表演節目《可憐的秋香》中飾演秋香身邊的羊。黎錦暉的歌舞劇《春天的快樂》,開幕前有一段引子需要朗誦。蓁蓁自幼在北平長大,說得一口標準的國語,這個任務自然由她來承擔。她那清脆、甜美的聲音,每次演出都博得熱烈的掌聲。

八個多月的巡回演出,蓁蓁從扮演“羊”開始,到最後,“中華歌舞團”的節目,多數她都能演出了,哪一個團員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上場時她都可以頂上去。在《月明之夜》中扮演嫦娥時,她穿上漂亮的服裝,從月亮上緩緩地滑下來,輕聲唱著:“海中碧水無波,天上疏星零落,世界已經睡著,多無奈啊!”景美、人美、歌聲也美,她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小演員了。

1929年初,“中華歌舞團”在巴達維亞(雅加達)就地解散,蓁蓁因為沒有父母的消息,無家可歸,就和黎錦暉一起滯留新加坡。當時,新加坡政府的法律規定,與兩個外姓少女住在一起的,就被認為是販賣人口,錢蓁蓁就認黎錦暉為義父,改名黎明莉(和黎明暉按姐妹排名)。

1929末,明莉隨黎錦暉回到上海,仍然住在黎家,經王人美介紹也進入南洋高商英專。同年末,黎錦暉組建“明月歌舞團”,王人美和黎莉莉一起回到“明月”,1930年初一起隨“明月”赴東北和平津巡回演出。從“中華歌舞團”開始,演出中,黎莉莉和王人美一直是老搭檔,表演《蝴蝶姑娘》、《小小茉莉》等節目時,黎莉莉總是扮男孩,王人美演女孩,她倆親如姐妹,一起成長,一起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