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進城以後,四九城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新政府一心為老百姓辦事 ,尤其是政府把最有名的龍須溝。從臭氣熏天的臭水溝修成了嶄新的街區,大大的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此舉一下子就抓住了四九城的人心。龍須溝的建設完成以後,四九城的老百姓紛紛拍手稱讚,都誇這政府真是人民的政府啊,一心為老百姓做好事。
鋼鐵廠附近的街區也成立了街道辦居委會,居委會裏來了一個女軍人,大家都叫她王主任。王主任為人精明幹練。很快就在這一街區放開手腳大幹了起來。她走訪了各個四合院兒。發動群眾,弘揚正氣。堅決打擊各種歪風邪氣。很快就讓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當王主任來到四合院以後,她首先去拜訪了老太太,跟老太太抱頭痛哭了一陣子。
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老太太的兒子跟王主任是同班同學。抗戰時期老太太的兒子拉著王主任他們幾個同學一起逃出北平,到根據地參加了革命。結果在革命戰爭中,老太太的兒子不幸犧牲了。因此王主任說老太太就是她的親媽。她想要照顧老太太的晚年。但是老太太堅決不去。說在這四合院裏已經住習慣了。不願意再去耽誤王主任的革命工作了。
同時老太太給王主任介紹了她的幹兒子易中海。她對王主任說:“小易這個人,熱心公道,鄰居們的大事小情都是由小易幫忙解決的。小易呢?威信很高。以後可以為政府多出一點兒力,多做很多事情啊。他可比我這個老婆子要強多了。”從此以後,王主任就對易中海高看了幾分。把他發展成了街道上靠近組織的積極分子。
這時候政府已經跟婁半城接觸過了,婁半城作為愛國資本家,願意讓鋼鐵廠為新中國貢獻一份力量。
新政府正要對一切私營經濟進行一場社會主義大改造,因此,首先把婁半城的鋼鐵廠列為公私合營的第一批試點。采用贖買的政策,給婁半城股份,把鋼鐵廠收購歸國有,每年給婁半城發放紅利。
對於政府開展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婁半城大力支持響應,沒有半點抵觸情緒,因此,市政府把他列為開明的愛國資本家,把他視為支持新政權的朋友。
鋼鐵廠一收歸政府,就從解放區調來不少各類技術人才,廠子規模一下子擴大了好幾倍,不少工人無處居住,廠裏就把他們安置在鋼廠周邊居住了。
這時候鋼鐵廠已經更名為“紅星軋鋼廠”了,四合院的產權也被婁半城捐獻給了政府,現在四合院屬於軋鋼廠所有了,易中海還向街道辦申請四合院更名為“紅星四合院”了。因此廠子辦公室來四合院統計登記了空閑房屋,又安排了一批攜家帶口的鋼廠工人進來安家居住了。
由於軋鋼廠人員過萬,家屬多,孩子多,廠裏又建了一所附屬紅星小學。於是小學語文教員閻埠貴同誌閃亮登場,他夫妻兩個攜三兒一女被安置在四合院前院大門口的廂房居住了。
不久,為了肅清國民黨殘餘特務匪徒的活動,街道辦派駐工作組在四合院裏摸底排查了幾天,最後挑選了幾個積極分子擔任四合院的管事大爺,一方麵調解大院裏的鄰裏糾紛,一方麵負責排查四合院裏前來投親靠友的外來人員,充當街道辦派出所的耳報神。
商議了幾天,最後由王主任親自拍板決定:四合院選出三位管事大爺。一大爺由易中海出任;二大爺由劉海忠出任,三大爺由閻埠貴出任。
會後,街道辦一位老同誌委婉地提醒王主任:“主任,我看易中海這個人有點大言炎言,華而不實呀。基層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密切聯係群眾,最怕光說不練的假把式啦。”
王主任解釋說:“這個易中海政治上非常可靠,他一直照顧著一位烈士的老母親呢,這樣的人對黨和政府是有真感情的!我們開展工作,就得依靠這樣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