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遠離壞習慣才能接近成功(3)(1 / 3)

高分是擺在眼前的一片葉子,因為它,我們看不到素質與能力這座泰山。

為成績而學習成了學習的一個慣性,在學校是為了具體的分數,走進社會是為了有形的成果,或者是切實的利益,文憑也好,獎金也好,榮譽也好,總之學習就是為了獲得好成績。殊不知,這恰恰是一個不好的習慣,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曾經為了追求成績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林均是一個很聰明的男孩,從小父母教育他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也沒有辜負家長的期望,從小學開始成績就名列前茅,經常拿滿分,可以說是父母的驕傲。像很多孩子一樣,他放學回家就做作業,星期天去參加各種培訓班,晚上還會請家庭教師來輔導,於是,他順利地考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每學期都會拿回讓人滿意的成績單,最後順利地走進了重點大學。

本來林均以為進入大學就不必再為成績而努力了,但事與願違,在大學期間,一切還是與成績掛鉤,評獎學金、評優秀學生等。他一如既往地為了成績而努力學習,但結果卻令他大跌眼鏡。由於他平時隻關注成績,參加的各種活動並不多,能力也沒有培養出來,因此找工作的時候,被他所青睞的公司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隻好進了一家很一般的公司。

在個人問題上,林均同樣備受打擊,一味學習的他更像一個書呆子,不僅認識的女生少,而且也不受女生歡迎。他想起走進大學時父親對他的教導:“中國現在的男女比例是107:101,如果你不好好學習,成績不好,你將會找不到女朋友。”沒想到的是,他好好學習了,成績也很優異,他們公司現在的男女比例是7:1,現在他還是找不到女朋友。

像林均這樣的學生很多,我們管他們叫“高分低能兒”,實際上,這樣的高分低能兒的產生是社會教育觀念畸形所造成的。許多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過於單一化,隻看成績,這樣不得不引起學生和家長對成績的高度重視,但這樣卻帶來很多弊端,比如經常按成績排名次,這讓不少孩子變成了“差生”,而且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有些家長也會抱怨:“你怎麼就那麼笨呀?你看看人家……”在種種壓力下,孩子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畏縮不前,開始無法接納自己,自卑和壓抑的心理越來越強。

要改變這種狀況,從大的方麵來說,還要依賴教育製度的根本改變,這些因素不是個人所能夠左右的,也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這並不是說個人就不能在改變這種狀況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習習慣的改變首先是十分有必要的。每個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切實改變學習上的不良態度和習慣,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績。

古人雲:“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要改變一味追求成績的壞習慣,首先就要搬掉眼前成績這一片擋住視線的葉子。眾所周知,對於一個人的衡量應該是綜合的,不應該是片麵的,更不能根據一個人的成績簡單地判斷他的智慧、預測他的成就、估計他的能力。愛迪生小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差,被公認為是差生,還被學校強令退學,但這並不妨礙他在發明創造道路上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偉人尚且如此,我們又怎麼能用成績束縛自己呢?

就算你成績不好,就算你現在還在為成績而學習,隻要你能移開視線,你就能看到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比如像愛迪生一樣能對發明創造保持高度的興趣。隻要你能認識到這些,學習本身就會其樂無窮,不求成績又何妨?

好高騖遠危害大

好高騖遠隻能使你浮躁狂妄、投機取巧,在美夢破滅時,折桅返航、怨天尤人,終至一蹶不振。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真正的道路在一條繩索上,它不是繃緊在高處,而是貼近地麵的,與其說它是供人行走的,不如說它是用來絆人的,隻有被絆後,人們才能發現道路的價值。這句話是對道路意義的闡述,同時也是對好高騖遠者的忠告。

在學習中,好高騖遠的惡習危害尤其大。

小雲是待業在家的大學畢業生,一直以來,她的學習成績就不是太好,高考勉強過線進入了一所二類本科大學。按理說,她已經算是很幸運了,隻要繼續努力肯定也能有所作為。但小雲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女孩,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她給自己製訂了一個出國的計劃。

心高氣傲的她將劍橋大學作為自己的首選學校。眾所周知,劍橋是世界上的頂尖大學,外籍申請者不僅學業要好,還必須在各方麵有很強的能力,當然也包括英語能力。有人勸小雲申請一個要求相對較低的學校,但小雲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為了保證在雅思考試中獲得很好的成績,她還想方設法報考了英語專業八級,而當時她的英語水平勉強通過國家六級。

結果,可想而知,在專八考試中,她聽說讀寫幾乎全軍覆沒,而雅思考試體係與專業八級不同,她無法兩頭顧及,雅思考試成績也很不理想,去劍橋的夢想自然也就破滅了。更殘酷的是:由於她在英語和出國上耗費了太多精力,專業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再加上沒有時間進行社會實踐,沒有精力找工作,最後,在就業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她與很多好機會失之交臂,隻有待業在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