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我們的立場(1 / 1)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中國曆史上三位最著名的史學家,講同一個漢武帝,講出三個不同的樣子,是不是證明了這句話,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想這個觀點把問題過於簡單化了。

通過前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三位作者的身份大不相同,三部書的編修背景大不相同。但這些都可以歸結到一個點上來,那就是司馬遷、班固、司馬光這三位史學家,和漢武帝時代的距離不同,這樣,他們看出來的漢武帝,必然不同。就像我們看風景一樣,你遠看、近看、身在其中看,能領略到的景色,必然大不相同。漢武帝就像一座名山,司馬光是站在另一座山上眺望這座山,班固是在出山的路口上回身仰視這座山,而司馬遷則是“身在此山中”。所以,三位曆史學家由於各自的視角不同,描繪出漢武帝三張不同的麵孔,這並不意味著曆史學家是在隨意裝扮曆史。“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很多人都說是胡適說的,我查了半天,發現胡適沒說過這句話,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給他老人家栽這麼大一髒。↘米↘花↘在↘線↘書↘庫↘bo

那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首先,我們為什麼還要來談漢武帝?漢武帝對我們今天還有什麼意義?其次,是不是有可能站在我們自己的立場上,找出一個我們認為相對客觀的漢武帝形象?

我們先來談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天還要不停地講漢武帝,漢武帝這個人和他的這個時代,是我們認識中國曆史和中華文明的關鍵。從曆史的角度講,在中國實行了兩千多年的皇權政治,是在漢武帝的時代定型的,這是中國曆史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從文明的角度講,漢武帝這個時代頻繁的對外活動和對外交流,使得我們的中華文明在早期階段就不是封閉的,強大的包容性為輝煌的中華文明奠定了格局。

再談第二個問題。雖然我們距離漢武帝更遠了,今天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漢武帝生活在公元前二世紀和公元前一世紀初期。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第一,我們觀察漢武帝,既不用承受政治壓力,也沒有政治目的,立場相對超脫。第二,我們可以利用現代學術的工具,進行更深入地解讀。比較三部典籍對漢武帝的不同記載,以我們自己的立場和視角進行分析,得出屬於自己的結論,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那麼我們如何相對客觀地來看待漢武帝?在他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我們的基本視角又應該是什麼?我想,我們一個最基本的立場,就是不應該就人物談人物,而是把人物放到相應的曆史大環境下去討論,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這個人看得更清楚。我們老是說“秦皇漢武”,為什麼把這兩個人並稱?其實是有道理的,在中國曆史上,以皇帝為元首、郡縣製為基礎的帝國形式,是從秦始皇開始,到漢武帝的時候基本定型的。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可以說是帝製中國的第一階段。

秦始皇統一中國,在政治製度上對中國曆史產生的最重大的影響,就是在全國範圍內確立郡縣製,用它來取代此前的分封製。但郡縣製的施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秦始皇看上去是一個很強大的人,但其實他並沒有把一切都搞定,這個問題是要到漢武帝的時候才有一個比較徹底的解決。那麼,郡縣製在施行的過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難?漢武帝又是怎麼來解決這個難題的?請聽下一講《整飭諸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