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金風吹我寒 秋月為誰白——曆史上真實的韓熙載(2)(3 / 3)

李家明特意將這首詩寫在紙鳶上,放到宋齊丘家宅上空。宋齊丘看了詩後,頗覺有理,這才止住哭泣。

李家明在後主李煜時事跡不詳,隻在與《韓熙載夜宴圖》有關的史籍上提及他為教坊副使,與其妹李姬(即夜宴開場彈奏琵琶的女子)一道參加夜宴。《全唐詩》收其詩四首。

至於宋大將曹彬殺南唐樂工一事,為曆史真事。宋祖趙匡胤命諸將征江南,大將曹彬與諸將約,城破之日,誓不妄殺一人。然而入城後因樂工悲慟國破家亡、奏不成曲,終大開殺戒。死難樂工被埋在一處,後人將其墳命名為“樂官山”,有詩吊曰:

城破轅門宴賞頻,伶倫執樂淚沾巾。

駢頭就戮緣家國,愧死南歸結綬人。

■舒雅

舒雅,字子正,安徽歙縣人。幼好學,才氣過人,善詩文,韓熙載門下數十人,共推舒雅為首,南唐保大八年(950年)庚戌科狀元。但其人在南唐無所作為,留下的事跡都是與韓熙載一道風流的浪蕩事跡。

南唐滅亡後,舒雅入宋為將做監丞,參與編纂校訂《文苑英華》、《史記》、《論語正義》、《七經疏議》等書。累遷職方員外郎,後出守舒州。他與翰林學士楊億等人寫詩唱和,被後世稱為“西昆派”,結有《西昆酬唱集》一書。

■德明

德明雖是僧人,卻是韓熙載心腹友人。據《南唐拾遺記》記載,韓熙載曾經對德明解釋為何夜宴笙歌,說:“吾為此行,正欲避國家入相之命。”意思是借酒色自汙,以免被國主李煜重用拜相。德明問為什麼要這樣,韓熙載說:“中原常虎視於北,一旦真主出,江南棄甲不暇,吾不能為千古笑端。”可見他已經預料到南唐將為宋所滅,正所謂“日月俱照,爝火銷光”,他不願意當一個亡國宰相,成為千古笑柄。

史書記載為宋人細作的僧人另有其人,被稱為“小長老”,應該就是之前提過趙匡胤所派與李煜談論佛法的伶俐少年。

■郎粲

郎粲,籍貫、經曆不詳,約於宋乾德五年(967年)在南唐進士考試中奪魁,當時才二十來歲,因喜歌舞,也成為韓熙載夜宴席上的賓客。

■陳致雍

陳致雍,莆田人,仕閩為太常卿。入南唐,以通禮及第,除博士,遷秘書監致仕。

■朱銑

朱銑,南唐江南書法大家。徐鉉所撰蔣莊武帝廟碑,為其所書,在蔣廟門外。張懿公神道碑,亦其所書。

■耿先生

耿先生生平事跡見宋人鄭文寶所撰《南唐近事》:女冠耿先生,鳥爪玉貌,甚有道術。獲寵於元宗,將誕前三日,謂左右曰:“我子非常,產之夕當有異。”及他夕,果震雷繞室,大雨河傾。半夜雷止,耿身不複孕,左右莫知,所產將子亦隨失矣。

■陳繼善

陳繼善事跡見宋人鄭文寶所撰《南唐近事》:陳繼善自江寧尹拜少傅致仕,富於資產,性鄙屑,別墅林池,未嚐暫適。既不嗜學,又杜絕賓客,惟自荷一鋤,理小圃成畦,以真珠千餘顆若種蔬狀,布土壤之間,記顆俯拾,周而複始,以此為樂焉。

■樂舞

因為是夜宴,自然少不了音樂歌舞。李雲如所奏琵琶曲目已不可考,小說中的燒槽及雙鳳均為史實,為琵琶中的精品。實際上,《韓熙載夜宴圖》李氏所彈的曲項長頸琵琶(即為當今的琵琶)並非中國原創,而是南北朝時由印度經西域龜(qiū)茲(cí)(今新疆庫車)傳入中原。琵琶原名批把,“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劉熙《釋名》)。而中國自己的古琵琶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因魏晉名士阮鹹(阮籍之侄)擅彈此器,又被稱為“阮鹹”。漢宮女王昭君出塞,彈的其實是阮鹹,而不是真正的琵琶。

王屋山所跳《綠腰》亦作《六幺》、《錄要》、《樂世》,是唐代創製的著名軟舞,流傳甚廣,故有“六麼水調家家唱”的詩句。唐代詩人李群玉有一首《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

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

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

翩如蘭苕翠,婉如遊龍舉。

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紵。

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

低回蓮破浪,淩亂雪縈風。

墜珥時流囗,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極寫《綠腰》之飄逸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