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9世紀末,斯堪的納維亞人的英雄“金發王”哈拉爾德統一了挪威,成為挪威國王,手中的權力達到頂峰時期。與此同時,從挪威、丹麥和瑞典的各民族中湧現出一批冒險家,為了能夠擺脫哈拉爾德的統治,回到以往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他們便開始瘋狂地向外拓殖,最終成為了令人恐懼的海盜。這一過程延續了一個世紀之久。這些令人畏懼的入侵者或拓殖者,也可以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像哈拉爾德這樣的統治者從斯堪的納維亞本土驅逐出來的。
後來的曆史學家認為,這一時期,之所以有成千上萬的維京人到冰島定居或者當了海盜,主要是由兩個社會原因造成的:
一是斯堪的納維亞本土的動蕩不安激發了維京人向外擴張的強烈欲望。當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有許多的小國家,他們的統治者在國內實行比較殘暴無道的統治,如任意撤換部族首領。而那些被驅逐的首領中,總有人不甘逆來順受,便帶領原來的部下去遠征海外了,開始其海上探險生涯,大多數後來都成為了海盜。
二是因為人口增長。在8世紀末,斯堪的納維亞地區隻有兩百萬居民。但從9世紀初開始,由於維京人有著一夫多妻的傳統,造成每個家庭的孩子都非常多,所以人口開始快速增長。而斯堪的納維亞的土地還是和以前一樣狹小,沒有足夠的良田來養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許多年輕人在國內無法謀生,於是,幾乎別無選擇地就手持刀劍上船,到海上去鋌而走險。
當然,除了以上社會因素外,維京人的性格也是使他們成為後來的海上掠奪者的重要因素。
由於資源貧瘠和生存環境惡劣,養成了維京人堅強、勇猛的性格,他們崇尚英雄,維京人還喜歡冒險與遊曆。因此,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裏,大量的維京人離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從海上向歐洲的其他地區進發,不過並不是遷徙,而是掠奪與征服,歐洲的黑暗時代再次來臨。
公元5世紀,在羅馬帝國徹底崩潰後,歐洲北方和東方的“異族”紛紛向原羅馬帝國的土地遷移,也有一些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居民隨著這股洪流湧入西歐。到了公元8世紀末,著名的查理大帝建立起強大的加洛林王朝,四麵征伐,力圖恢複歐洲的秩序,重建羅馬帝國的輝煌。不過查理大帝的帝國比起當年神聖羅馬帝國來無論領土還是國力都要小得多。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維京人便開始了他們長達3個世紀的遠征。而當查理大帝和其繼承者路易一世死後,加洛林王朝也開始衰落,維京人的侵略更是達到了頂峰。
維京人四處征戰,入侵鄰國,之後他們逐漸有了國籍,逐漸有了瑞典維京人,挪威維京人和丹麥維京人的名稱。在征服的過程中,這三個維京國家也有著各自不同的道路:挪威維京人主要在不列顛群島和地中海附近進行掠奪和侵略。最初,不列顛群島上的修道院或海邊的城鎮是他們的主要攻擊目標,並乘著長船沿河流和入海口深入內陸。他們在英國沿海地區先後建立了許多戰略據點,以此來作為襲擾內地的跳板,其中的一支挪威維京人(指諾曼人)最終征服了整個英格蘭。隨後,得到了甜頭的維京人幹脆在寒冷的冬季不再返回北歐,而把襲擊地作為根據地,並要求當地人向他們持續不斷地進貢。挪威維京人還遠航到蘇格蘭北部的赫布裏底群島、奧克尼群島、法羅群島,至今法羅群島上的居民大多是維京人的後裔。挪威維京人於874年到達冰島,986年到達格陵蘭島,1000年左右到達北美海岸。
丹麥維京人進攻西歐大陸,沿著歐洲的幾條大河縱橫擄掠,劫掠對象從英格蘭蔓延到蘇格蘭、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直至法國的巴黎。
瑞典維京人則全副武裝的向東進發來到斯拉夫人的領地,如保加爾和基輔這樣的市鎮,當然還有東歐其他國家。他們的艦隊沿河逆流而上,深入東歐內陸,一直殺到君士坦丁堡,並與阿拉伯國家有所接觸。到9世紀後期,斯拉夫城市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已成為海盜們的堡壘,基輔後來還成為瑞典維京人的要塞。並有傳說是瑞典維京人建立起後來的俄羅斯帝國,並成為了新的民族。
加洛林王朝
元8世紀中葉~10世紀統治法蘭克王國的封建王朝。由其家族慣用名字加洛爾(拉丁文為Carolus,即查理)而得名。公元751年,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之子丕平(綽號“矮子”)在羅馬教皇支持下廢墨洛溫王朝末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他將意大利中部土地贈給教皇作為酬謝,又征服南部高盧。“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經過連年征戰,控製了西歐大部分地區,建立起龐大帝國,並於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史稱查理大帝。查理大帝死後,加洛林帝國逐漸走向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