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孩子,他們用自己的愛,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教育並培養著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成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然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經曆: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都給了孩子,盡自己所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費盡口舌,費盡精力,苦口婆心地說了多少次,孩子卻依然我行我素。有的孩子甚至覺得父母太專製,總是頂著“愛”的名義,限製自己的自由,一點兒也不考慮自己的內心感受。孩子這樣的態度和反應讓父母傷心沮喪的同時,更增加了父母的無奈和茫然,始終不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裏。

其實,家庭教育中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所難免,因為父母生活在成人的世界,有著自己的評判標準和行事方法;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這兩者之間時不時會出現衝突和矛盾,需要我們去調整。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個性,而且每種個性都有著成功的可能性,關鍵在於父母如何發掘和引導孩子的個性,使孩子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個性。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前提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獨特個性,了解並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當父母的教育理念受到孩子的質疑或是反對時,父母不應該用家長的權威來迫使孩子接受,也不必感到悵然若失、不知所措。家長應該先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和孩子談一談,看看問題出在了哪裏。一般而言,孩子不願聽從父母的教導,往往是因為父母用錯了方法,所以孩子才會不吃父母這一套。

我們常說:“方法對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這樣。如果父母能清楚地知道“孩子吃哪一套”,父母就能輕輕鬆鬆地做到“投其所好”、“因勢利導”,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導,開開心心地學習和成長。

本書分七章,結合現代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家庭教育中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展開詳盡地講解。本書旨在向父母展現孩子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活動,解析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進而告訴父母“孩子到底吃哪一套”。父母隻有了解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才可能獲得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通行證,真正了解孩子。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潛能,實現孩子的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