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每個孩子,都是了不起的奇跡(1 / 1)

“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不僅僅隻是一個傳說,從李白的“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的詩句中,我們可以讀到更多關於人生際遇的哲理。

你知道嗎?其實,在每個人生命的最初,同樣有一條大河,裏麵密密麻麻地遊動著2億到3億條“小魚”,數量超過了我們3個省的總人數,但就像跳龍門的鯉魚一樣,隻有一條魚能到達一個神奇的“房子”,在這個“房子”裏經過10個月的準備,它會以全新的麵貌來到新世界,而其他“小魚”全部都會被淘汰。

這是多麼殘酷的比賽,成功率隻有幾億分之一,隻有最強壯、最幸運的那名選手能夠勝出並進入那個“房子”,在那裏,它還需要麵臨很多未知的風險,隨時可能前功盡棄。這樣算下來,可能它真正到達新世界的幾率隻有十億分之一。所以能來到新世界的“選手”,要比鯉魚跳龍門難得多。

我們能說,這不算奇跡嗎?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百裏挑一叫優秀,千裏挑一叫出眾,萬裏挑一叫卓越,那億裏挑一叫什麼呢?而這個十億分之一呢?誰是這個奇跡呢?

你看看科普書中的孕育知識,就會知道,那個最終的獲勝者是誰了。

是的,孩子的出生就是奇跡!

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有能力創造更大的奇跡!

然而,在生活的磨礪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中,每個人都被一個又一個的“鎖鏈”束縛,由於與生俱來的能力,每個人又都會做反抗。隻不過,有的人成功地找到了自己來時的“裝備”,創造了人生的奇跡;而大多數人卻永遠找不到那“裝備”,於是平庸代替了輝煌,愚昧代替了智慧,無能代替了卓越。

在教育實踐和調查研究中,我發現,無數的孩子不是沒有天賦,不是沒有潛力,而是在生活中、學習中“不小心”把自己來時的能力“埋沒”了,就像一柄利劍,布滿了灰塵和鏽跡,隱匿了鋒利,忘記了自我。

我的兒子金程傑的表現不是奇跡,隻是我從胎教開始,用我最大的努力保留並進一步開發了他與生俱來的“天賦”,所以他13歲就讀完了高中考入美國一所大學。

我寫這本書,就是要讓所有的家長都知道,既然孩子能從奇跡中來,又有什麼理由不能在成長中創造更多的奇跡呢?

人們在教育中很大程度上關注孩子的意識層麵,而忽略了潛意識層麵。而有時候,一個孩子主觀意識上能接收到的教育信息,潛意識未必能接受。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卻很難做出行為上的改變;為什麼他明明知道不能做一些事情,卻管不住自己;為什麼越是想做的更好,卻結果事與願違?

一個人的日常身體行為,99%是靠潛意識支配的,比如細胞運動、心髒跳動、血液的流動等等。在出生之前,一個生命就已經有了潛意識,而與生俱來的天賦奇跡則珍藏於潛意識中,它更大程度上依賴於孩子是否能學會運用潛意識,讓它自然生發。

在這本書裏,有大量的關於成長的故事與孩子的行為、意識乃至潛意識相關,還提供了很多的關於教育的技巧、方法乃至工具,隻要能領會到並試著去做,改變就會從今天開始,你也會迎來一個家庭教育的奇跡,在生命的饋贈當中,享受為了孩子,改變自己,共同成長的快樂!

通過本書,媽媽會掌握開啟奇跡大門的金鑰匙,讓孩子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輕鬆地找到並準確地把握它,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飛躍龍門的鯉魚、羽化成一條金龍,繼續一次又一次蛻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一路走來,感恩生命中每一個關心和支持智慧教育的人,感恩生命中遇到的一切,感恩通過這本書認識的另一個成功的你!

希望更多的良師益友給我更多的建議,同時也衷心感謝為此書出版提供幫助的朋友們!

金子謙 於北京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