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裏森說:“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並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麼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罪犯的疏忽之間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們是否對我負有什麼責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
正是這些由錯誤賬戶而引起的一係列失誤,最終導致了巴林銀行的破產。
意外的收獲
發自內心的熱情是一種高貴而崇高的東西!
——巴爾紮克
在美國費城,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那是一個陰霾滿天的午後,傾盆大雨瞬間落下,行人紛紛就近跑到店鋪裏躲雨。一位渾身濕淋淋的老婦人,蹣跚地走進了費城百貨公司。許多售貨員看著她狼狽的樣子,簡樸的衣裙,都漠然地視而不見。這時,一個叫菲利的年輕人走過來,誠懇地對老婦人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她莞爾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
老婦人隨即又不安起來,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在人家的屋簷下躲雨。她在百貨公司轉起來,想哪怕買件頭發上的小飾物呢,也算是個光明正大的躲雨理由。
正當老婦人神色迷茫的時候,菲利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
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菲利道過謝,要了他一張名片,然後顫微微地走進了雨後的彩虹裏。
幾個月後,這家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原來,這封信就是那位老婦人寫的,她竟是當時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耐基的母親。信中要求將菲利派往蘇格蘭,去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還讓他承包下一季辦公用品的采購,采購單都是卡耐基家庭所屬的幾家大公司。詹姆斯震驚不已,匆匆一算,隻這一封信帶來的利益,就相當於百貨公司兩年利潤的總和。詹姆斯馬上把菲利推薦到公司董事會上,當菲利打起行裝飛往蘇格蘭時,這位22歲的年輕人已經是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
在隨後的幾年裏,菲利以自己一貫的踏實和誠懇,成了卡耐基的左膀右臂。菲利功成名就,向全國近100所圖書館捐贈了800萬美元的圖書,用知識幫助更多的年輕人走向成功。
每次都是第一次
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敵人。
——卡耐基
有個美國商人請一位猶太畫家上館子吃飯。坐定之後,畫家便取出畫筆和紙張,趁等菜之際,給坐在邊上談笑風生的女主人畫起速寫來。
不一會兒,速寫畫好了。畫家遞給美國商人看,果然不錯,畫得形神畢俱。美國商人連聲讚美道:“太棒了,太棒了。”
聽到朋友的奉承,猶太畫家便轉過身來,麵對著他,又在紙上勾畫起來,還不時向他伸出左手,豎起大拇指。通常畫家在估計各部位比例時,都用這種簡易方法。
美國商人一見這副架勢,知道這回是在給他畫速寫了。雖然因為位置關係看不見他畫得如何,還是一本正經擺好了姿勢,讓他畫。
美國人一動不動地坐了約有10分鍾。
“好了,畫完了。”畫家說。
聽到這話,美國人才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湊過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畫家畫的根本不是那位美國商人,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寫。
美國商人連羞帶惱地說:“我特意擺好姿勢,你卻捉弄人……”
猶太畫家卻笑著對他說:“我聽說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問別人畫什麼,就以為是在畫自己,還擺好了姿勢。從這一點來看,你同猶太商人相比,還差得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