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何應欽反蔣的火花一閃(1 / 1)

2月中旬,由李宗仁代理總統,何、李企圖劃江而治時,一個神秘人物、立法委員李仲公在多年與何應欽斷絕聯係後,突然出現在南京何府。

李因早年與何應欽在貴州一起搞過“新派”運動,兩人並無忌諱。李吐了一口煙,問何應欽憑什麼力量劃江而守。何應欽把煙蒂塞進金煙嘴,繼續抽著說:“現在由湯恩伯負責京滬衛戍的責任,尚有軍隊 80萬人,是有防禦共軍過江的力量的。”

李仲公將國內外形勢分析後說:“淮海戰後,南京已成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了。繼續作戰,隻有敗亡,決無劃江而守的可能,今天更沒有成立南北朝的條件。”

“那你的高論是什麼呢?”何應欽眯眼聽著。

“要從你的政治生命來說,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反蔣。”

何應欽並沒有吃驚。因為蔣、何之間的交惡遠非自今日始。原因大致有三:一、何應欽不是浙江人,雖有多年輔佐之勞,蔣在權衡利害時,仍不能不加以抑製。二、何是國民黨軍隊元老,他與元老軍人間的關係很微妙。國民黨老一輩帶兵人如李宗仁、程潛、唐生智以及白崇禧、顧祝同、劉峙等,對蔣介石偏師借重的陳誠以後的飛揚跋扈、把持一切,切齒不滿。他們處於大廈將傾之時,免不了互寄同情,互相默契,聯合擁何反陳。李宗仁代總統後,特意要請何應欽當行政院長、並支持顧祝同當參謀總長,就有這種意圖。蔣介石對此非常惱火與不安。三、最使蔣不能忘懷的,還是西安事變時何的派飛機轟炸。從此蔣、何的關係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何應欽沉吟一會說:“我可以有把握的軍隊,不在京滬一帶,如公開反蔣,恐湯恩伯不服從。”又想了想說,“可以向恩伯說私話的隻有陳公恰(陳儀),待我通過公恰試試他再說。”

李仲公覺得何應欽的心有點活,趁機說:“既然這樣,你不是說蔣不同意你做行政院長,而要你去重慶做川、滇、黔綏靖總司令嗎?何不徑赴重慶,以你與西南將領的關係,正好利用他們對蔣不滿的情緒,聯合川、康、滇、黔四省通電反蔣主和,這不是很好的機會嗎?”

何應欽喜形於色地湊過來說:“對對,我們可以這樣做!”還進一步描繪他的設想:“既然這樣做,先得向中共方麵接洽好,免得將來進退失據,一發難收。”他忽然又將聲音放得很低,“你不是前幾年在重慶搞反蔣組織的時候,常與恩來接觸嗎?他對我的印象如何?”

也許李與周恩來沒有談到這些問題。但為了策動他,李仲公隻好說:“那時他當然希望你起來反蔣,實行國共合作一致抗日救國。”

何應欽聽了此話,欣然地仰靠在沙發上,回想著什麼,又轉過臉來說:“那麼,就請你代表我到北方去一趟,等接頭好了之後,我再到重慶去按計劃進行。”

李仲公繼續鼓動:“你隻要有決心,我當然願意去。”

這天兩人興衝衝作別,約好第二天重新碰麵,商量有關事宜。第二天,李仲公往沙發上一坐,還沒吭聲,就聽何應欽細細低語:“昨晚我一直未眠,想來想去此路不通。”

李仲公瞪大了眼睛:“為什麼?”

“你知道我是始終反共並且同他們打了多年仗的人,共產黨手段毒辣,他們將來會對我算舊賬的。”

李仲公又費了許多口舌,將中共搞政治重現實,對有利於革命和人民的事,是不會念舊惡的,但無論李講得如何有力,何應欽仍是遲疑不決。李仲公知道再說也是沒有用的,便起來告辭,臨了說了句:“好吧,你就幹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