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五一大掃蕩”:鬼子進村(56)(1 / 2)

是月,岡村寧次到石家莊,召開高級軍官會議,研究對冀中的“掃蕩”。當時在冀中軍區作戰科工作的成學俞說:“岡村寧次到了石家莊,當時是知道的,但會議的內容,當時並不知道。”采訪成學俞記錄。1942年4月1日--距“五一”大“掃蕩”一個月。

日軍第27師團部隊開始“掃蕩”冀東。岡村寧次“對該地區的肅正極為關心”,於4月6日到了唐山27師團司令部及豐潤等地。

冀中百姓在挖地道

“4月中旬,方麵軍製定了包括詳細項目在內的作戰實施計劃”

日本人“掃蕩”,是有規律可循的。從時間來說,日軍一般是每年春、秋兩季出動,進行“掃蕩”;從空間來說,日軍一般是合擊它認為是我領導機關或有生力量所在地,燒殺一番後,退回出發地。聶榮臻曾談到日軍“掃蕩”的特點,他說:它要搞小的“掃蕩”,還容易些,大的“掃蕩”,就不能經常搞。冬天,它怕冷,出動比較少一些;夏天,有青紗帳,我軍以此為掩護,它有顧慮。它的“掃蕩”,一般以春秋兩季為多,更多的是在九月到十月間。它選擇這個時機,一來青紗帳已倒,便於搜尋我軍蹤跡,二來莊稼剛剛收獲,便於搶掠糧食。我們掌握了敵人“掃蕩”的規律,並不感到怎麼緊張。雖然在1942年2月底出籠的華北方麵軍《1942年度治安肅正建設計劃大綱》中,冀中就被列為“治安肅正的重點”,但給人的印象是,在這個計劃中,對冀中的作戰,還是一種例行的“掃蕩”,故而沒有製訂詳細的作戰計劃,各部隊參照往年的“掃蕩”行動即可。而3月份石家莊會議後,對冀中的“掃蕩”變得重要起來,成為此一年度日華北方麵軍的一項主要活動。

在《1942年度治安肅正建設計劃大綱》中,對冀中的作戰是這樣敘述的:治安肅正的重點,應放在以剿共為主的作戰*上,首先對冀東、冀中地區,然後對太行山北部地區開展治安肅正工作。在1942年度第一期,華北方麵軍計劃進行的肅正作戰如下:冀東作戰(一號作戰)冀中作戰(三號作戰)上述兩項作戰,主要由華北方麵軍直屬兵團進行。

而到了石家莊會議之後,日方對冀中作戰敘述如下:在冀東地區,由第二十七師團從4月初開始進行“冀東一號作戰”,在冀南地區由第十二軍和第一一〇師團從4月末開始進行“十二號作戰”;在冀西地區,由一一〇師團和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從4月下旬開始分別進行肅正作戰。上述各地區作戰的用意是要使敵人誤認為例行的春季*,並且兼起佯攻牽製的作用,以配合5月開始的冀中作戰(三號作戰)和第一軍執行的晉冀豫邊區肅正作戰(C號作戰)。

顯而易見,在石家莊會議之前,冀中雖被列為“治安肅正的重點”,但不過是一係列“連續不斷的肅正*作戰”中的一項,甚至還列在冀東之後。而在石家莊會議之後,對冀中的作戰就突出了出來。與日軍對晉冀豫邊區也即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作戰一道,成為駐華北日軍最重要的兩項作戰。而其他作戰,則隻起兩項作用:一是牽製我方,二是迷惑我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由於資料的匱乏,我們暫時難下定論。不過可以猜測,很可能與太平洋戰爭有關。或許隨著戰局的發展,日本決策當局要求駐華日軍隨時準備抽調出若幹兵力,並要求駐華日軍進一步“以戰養戰”,掠奪中國的財富。本來,在2月份製訂本年度“治安肅正建設計劃”時,就已把“方麵軍的直轄區縮小到隻限於河北省,而且加強了這個地區的兵力,首先把主要著眼點放在河北省的徹底肅正與迅速恢複治安方麵。”而後,由於兵力的缺乏和經濟因素的日益重要,駐華北日軍又將本年度的“主要著眼點”縮小至兩點:一是“掃蕩”冀中,“計劃要在青紗帳起之前取得肅正作戰的成果。從5月初開始進行突然襲擊的包圍作戰,然後,長期坐鎮,一麵進行掃蕩作戰,一麵實行治安建設。”以期“一舉將該地區建設成為治安區,”另一項主要作戰,是企圖搞掉駐晉東南的八路軍總部及*北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