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著手研究這個叫風華的女子。我想知道是什麼讓她在最好的年華放棄一切?而且讓索索對她戀戀不忘。索索似乎與她很熟,但是每次我旁敲側擊問她關於風華的事情時,她總是輕輕避過去,不願意提及。
同事見我收集風華的資料,隻是說:可惜啊。口氣裏滿是遺憾。我到書店裏買的書,老板都說:人都沒了,這些書又有什麼用呢?這個城市對她充滿感情,每個人似乎都和她很熟,都在讚美她。從市麵上流通的書刊裏,我看到了一個女孩在16歲到26歲最好的時光,從模特走向電影,走向作家的光環,她做得遊刃有餘。眾人眼中的她集靈氣才氣美貌於一身,天生的舞台人。即使是離開也充滿戲劇化。她的T台秀吸引了無數眼球,她的電影賺足了眼淚又讓人捧腹大笑,她的書清新自然,文筆裏有種稚氣在裏麵,而這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我的房子裏有關於她的一切,她的巨幅黑白照片,滿麵牆的書,又多又雜,整套的亦舒,張愛玲,福爾摩斯,偏好言情小說和宋詞。住在這間房子裏越久我就越覺得離她越近。甚至有時候深夜累了坐在沙發上,聽電腦裏傳來音樂聲,就覺得她就在身邊。
但是這些都不夠。
於是,我在網上發帖說想給風華寫本傳記需要她的資料,很多人紛紛留言,提供他們看到過的照片,知道的劇集,有人還願意向我提供她的親筆簽名書籍。但是他們說的都不是我想要的。這些都隻是她作為公眾人物通過包裝的資料,而我想找的是她卸掉明星光壞之後的本質。
一個月後有人給我發了一封E-mail,自稱是奇教授,能給我提供一些有分量的東西。
傳聞中奇教授是挖掘風華的伯樂,是他一手成就了風華,風華失蹤之後他也離開了新城,遠走異國他鄉。我拿出一張風華和他的照片,照片上的這個男人溫文爾雅,透著書卷氣與藝術家的氣質。風華親密地挽著他的手,笑靨如花,滿臉洋溢著幸福,與舞台上的她相比,多了一份溫婉。從風華出道開始,她和他的緋聞一度掩蓋了風華本身的風采,直至她失蹤,他們的話題仍然為人們津津樂道。這張照片是我在一本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書裏找到的。
要了解一個不知所蹤的人,隻有她身邊的人最清楚,奇教授無疑是最有資格說話的那個人。
但是這樣一個人,他會出賣風華嗎?我看著眼前的照片,內心激動,莫名興奮,照片上的風華滿眼的愛意幾乎感染了我,這個她深愛的人會給我怎樣的故事呢?我迫不及待給奇教授回信,約定見麵的時間,地點以及相認的標識。他很快回信,將見麵地址改在慕名咖啡館,講明他會拿一本04年風華作封麵的時裝雜誌,還給我描述了封麵上風華的妝容衣服。這本雜誌在當年發行的第一天即被召回,官方的理由是內容排版出現重大失誤,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而召回,並以10倍的價格向讀者回收。所以這本雜誌幾乎絕跡。
赴約的那天我如約帶上《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在咖啡館二樓露天卡座的角落裏,我找到了奇教授,他麵朝外麵,但是他桌上放著一本《時裝》雜誌。正是他在郵件裏給我描述風華的樣子。
聽到有腳步聲靠近,他回過頭來,一張憔悴的臉幾乎看不出照片上的溫文爾雅。但是同樣一雙陰鬱的眼睛證明他就是奇教授。
梁小姐,你有沒有想過將你的房子重新裝修一下?我剛坐下,他就有些迫不及待的說。
他的問題很奇怪,我打量著這個穿著白色襯衣,黑色褲子的男人,即使憔悴,還是掩蓋不了身上散發出的魅力。
我盯著他的眼睛足足看了三分鍾,我想從他眼睛裏看到蛛絲馬跡,可是他似笑非笑地坦然接受我注目,最後我靜靜地說:我從未想過要重新裝修我的房子,我非常喜歡現在的風格,特別是那張巨幅黑白照片,我會將它當成我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