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文傑兄所說,這件事情定然是很有好處的,可是文傑兄,如若這個袁大將軍不識抬舉,仍然一意孤行,蝸居在那個什麼狗屁賢良寺裏頭不肯挪窩,到那個時候我等又該如此處置此事。”
“斷無這種可能。”崔文傑斬釘截鐵的說道。
“此話怎講。還請崔文傑教我。”秦蘭亭連忙追問道。
“你想呀,我等此去是奉了太後的懿旨去延請袁震東上朝廷去覲見太後和皇上的,如果說袁大將軍敢不給你我這樣的一個麵子,可是太後和皇上的麵子他總是要給的吧。如果袁大將軍連太後和皇上的麵子都不給,他這不是找死麼。你定然已經知道,袁震東此次來京,沒有帶多少人來。他這次於賢良寺卸下行裝,以賢良寺為公館有很大的原因就是以為隨身帶的人馬太少。我們此去口銜天憲,袁大將軍怎麼敢抗旨不遵呢。朝廷定然會派出兵勇緊隨其後,一旦袁大將軍抗旨不遵,我等也可以讓大不敬名義,立刻就將這個袁大將軍逮捕下獄,這樣的事情袁大將軍也抵賴不過去,而以袁大將軍的個性,顯然是不會給我等這樣子的機會的。”
秦蘭亭細細的考慮了一番,覺得這件事情確實事有可為,就很有擔當的拍了拍自己胸脯道:“為了太後和皇上,為了朝廷和黎民百姓,我秦蘭亭就算這次折了自己個人的臉麵也在所不惜。崔文傑,明日我便和你一起去賢良寺去延請那位朝廷的大將軍入朝覲見太後。”
“如此甚好,明日你無需說太多的話,一切有我應承,袁大將軍哪裏,我已然去做一次,也照著太後的意思對袁大將軍刻意逢迎了一陣,想來這個袁大將軍對我是不會有什麼戒心的。何況我等此去去是為了給袁大將軍晉封朝廷的一字並肩王的事情,這個袁大將軍定然不疑有它,事情可以很順利的辦下來,我等隻要走上這一遭就好了。”
“如果事情能夠如崔文傑預料的這般順利,倒是宗國社稷的福分。”秦蘭亭由衷的歎了一句。
“此事既然已然議決,不妨說說另外的事情。”崔文傑開口道。
“兄有何事要詢問,隻管道來,弟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你知不知道你的那個門生吳大猷是否已然上任。”
“據他傳來的消息,眼下他還在路上,不過推測路程,近日就要到了山西的地頭,就可以開府辦事了。”
“那麼你知不知道太後另外在禦林軍中簡派了一個統領昨日也往山西去了。”
“禦林軍的統領,是誰?”秦蘭亭很注意的問道。
“據我所知道,這次太後派出的禦林軍的統領就是那位太後極其看重的海東青海統領。”
“太後派遣海東青海統領去了山西,莫非海統領此去是為了。。。”秦蘭亭突然悟到了什麼,話說了半截,沒把後麵的話給說出來。
崔文傑對著他點點頭,笑了一下,示意明白也讚同秦蘭亭的意思。
“沒有想到,太後對我們師徒還是有些不放心。”秦蘭亭的聲音有些沉重。
“朝廷的權柄操之於上,這個就是太後的馭人之道,我等做臣子的隻要盡心竭力,一心一意的為朝廷辦事,自然光明磊落,榮辱恩寵,皆可不必放在心上。秦老弟不必傷懷。崔文傑見秦蘭亭的麵色有些陰沉,顯然是太後的這一手使得他內心有些觸動,連忙在旁邊勸慰了秦蘭亭一聲。
“我也知道太後這樣子做自然是有太後的道理,可是如今朝局已然到了這個地步,竟然還疑心的那個弟子。這,太後是否太過多慮了。”
“不然,如果我等異地而處,可能也會如此處理。畢竟如今的山西對於朝廷來說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如果袁大將軍真的已然有了異誌,派兵來攻打山西,如果吳大猷見到對方人多勢眾,兵力多寡強弱之勢立判,雖不至於反戈投敵,然而棄城而逃卻不無可能。如此山西一丟,袁大將軍麾下的部武必然能夠長驅直入,直搗京師,到了那個時候,京師可就危險了。”
“我最了解我的這個門生了,吳大猷絕對不會做出棄城而逃這樣為人不齒的事情來,就算真的無法力挽狂瀾,吳大猷也一定會力戰到底,哪怕身隕殉國。”秦蘭亭憤憤的為這個弟子辯解道。
“老弟說的我自然相信,可是你要想想,朝廷處在今時今日的局勢之下,會不會也和老弟這麼想,我想太後和朝廷定然會布置好周全的計劃,絕對不會讓山西有失的。所以太後此次派手下最得力的禦林軍的統領海東青海統領領兵去了山西,正是這個道理。”
“什麼,海東青海統領是領著兵去的,禦林軍的兵麼?”(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