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是第一次來到大城市。
起初,他不過是一個小村子裏任家裏人使喚,種地,燒水,放牧的小孩子。他也喜歡幹這樣的活兒,所以那時的他,每天都有種自在的感覺,好像世上的一切都為他所有。他就像得到了一股甘泉的小魚,在水中遨遊,擺尾。
不過何龍的母親卻不那麼想。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條真理:有了知識,才能賺錢。這是出於一貫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盼望吧,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年輕時的覆轍,淌進年輕時自己腳下的一彎渾水。
對何龍的母親來講,簡單地說,她就是不喜歡何龍現在的樣子。這與她想象中的何龍完全不同:他應該知道自強,自力,自理,多吸收知識,提升城裏人常說的什麼涵養,考上名牌大學,一個年頭能掙好多好多的錢。畢竟,何龍的父親死得早。何母隻希望何龍有朝一日能有出息,能走出這個平凡無奇的小村子。
不過現在的何龍似乎隻知道種地,燒水,放牧的樂趣,並深陷其中。這讓何母感到十分的苦惱。能幹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固然是好的,可是再這樣下去,人生也隻會是如此,不會發生任何的變化。這樣枯燥無味,遭人白眼的人生,何龍他真的會喜歡嗎?真的會試著去接受嗎?
一天中午,炕上,何母看著正在啃著棒子麵饅頭,舔著米粥的何龍,放下筷子,大聲地問道:“娃,快告訴娘,農活好幹嗎?”
“嗯!”何龍邊咬著饅頭,便答道:“好幹,娘您放心,這活俺最喜歡幹了······咯咯,娘,俺飽了,出去看看羊堆去。”
何龍扔下了筷子,一邊叼著饅頭,一邊朝著屋外跑。
“哎······這傻娃,傻麅子,啥時候有個人樣啊,啥時候有個出息啊,哎······咱家這祖輩啊,不能讓你這個傻娃繼續傳下去了,就讓娘拾起這最後的麥稈吧······”
“無論怎麼說,龍是一定要走出去的。”
過了幾年,何龍十八歲了,何母也攢夠了三萬塊錢的家用。
那一年,在車站內,何母手裏提著裝滿三萬塊的袋子,語重心長地對何龍說:“娃,你聽著,娘我攢的這三萬塊你拿著,別亂花。到了大城市裏,東西可貴了······記住了娃,到了明年年末,你就回來,咱們娘倆用你的錢,吃頓餃子······這幾天那,娘到處在給你找媳婦,知道不?人家大姑娘一聽小夥是城裏工作的,都趕著上嘞!娃啊,到了大城市,你可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賺錢。別給你們老板丟臉,用這錢多買點好衣裳,別不舍得。等你回來,娘一定給你介紹個大閨女給你認識,好不?”
何龍心裏很不是個滋味,前幾天還和娘吵了一架。他想務農,娘不讓他幹,讓他去城裏。盡管吵了一架,可是他實在也是拗不過娘。但是,他畢竟是不舍得這個生他養他的娘,這個鄉村。
何龍哭了出來:“娘,為啥你一定要兒走啊!?兒不想離開啊······”
“你這個傻娃!還知不知道羞恥了!這麼大人了,還哭,哭什麼哭!你上車,上車!”
何母使勁地推著哭得泣不成聲的何龍,她自己也流下了眼淚。
何龍剛一上車,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給擠得不見了蹤影。他隻得透過那僅開了一點點的窗戶縫,看著車外老淚縱橫,手腳發顫的母親。
“娘!!”
“阿龍啊!到了那裏好好工作,不要給娘丟臉啊!”
這輛通往城裏的車是在冬天出發的。雖然何母給何龍準備好了過冬的衣物,可是這數九寒天的,還是凍得何龍麵頰通紅,手腳冰涼。
又過了幾個小時,何龍下了車,來到了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