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來,《自由與秩序——哈耶克社會理論的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高小勇、汪丁丁主編,《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北京:朝華出版社,2005年。
柯武剛、史漫飛,《製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劉溶滄、楊之剛編著,《財政學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內部教材,1997年。
劉溶滄、趙誌耘主編,《中國財政理論前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平新喬,《財政原理與比較財政製度》,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曉曄編,《反壟斷法與市場經濟》,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新望,《“蘇南模式”的終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楊之剛,《公共財政學: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張曉山、何安耐主編,《農村金融轉型與創新——關於合作基金會的思考》,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2年。
保羅·A·薩繆爾森和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年。
大衛·N·海曼,《財政學:理論在政策中的當代應用》,張進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弗裏德裏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自由憲章》,楊玉生、馮興元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弗裏德裏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鄧正來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
弗裏德裏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致命的自負:社會主義的謬誤》,馮克利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何夢筆主編,《自由主義秩序:德國秩序政策論集》,董靖、陳淩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陸衡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邁克爾·P·托達羅,《經濟發展》,黃衛平譯,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
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陳鬱、郭宇峰、李崇新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
青木昌彥,《比較製度分析》,周黎安譯,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
斯蒂芬·貝利,《地方政府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左昌盛、周雪蓮、常誌霄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瓦爾特·歐根(肯),《經濟政策的原則》,李道斌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約翰·洛克,《政府論》,瞿菊農、葉啟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約翰·伊特韋爾等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
約瑟夫·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吳良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的界限》,董子雲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陳光金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詹姆斯·M·布坎南、傑弗裏·布倫南,《憲政經濟學》,馮克利、魏誌梅、王代、秋風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馬斯格雷夫,《公共財政與公共選擇: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觀》,類承曜譯,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
Duckett,Jane,“TheEmergenceoftheEntrepreneurialStateinContemporaryChina”,PacificAffairs,Vol.9,No.2,1996,pp.18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