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陽神(1 / 2)

終南山,古來隱士歸隱之所在,真修行人聚集遠離塵世,唯願超脫之樂土。

夢幽小築,太虛真人結廬修道之所。

清泉細流,鳥語花香,因為地處高山,每日清晨之時,雲霧蒸騰,宛如仙境。

剖開雲霧,所謂的夢幽小築其實是一座簡陋的木屋,幾株地瓜藤頑強攀爬,鮮嫩的枝芽透露出勃勃生機,如同小築的主人,紅塵中俗不可耐,南山中超凡脫俗。

屋內陳設簡單,蒲團後一盞青燈,一幅元始天尊畫象就是全部家當,蒲團上的道人青衣白衫,耆耆白頭,本該是歲月刻畫的臉卻宛如嬰兒。

“一百二十載苦修,大道成矣!”道人豁然睜眼欣喜道,微微顫抖的身體說明此時的激動,原本古井不波的臉上綻放出喜悅之情。

道人自二十歲入得終南山隱居已經一百二十年有餘,其中孤寂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萬幸天假以年,在一百五十歲壽終前得成大道,在這末法時代,可謂奇跡。

“今日返本還原,尚記宏秋本名否?”道人噓唏,張開盤坐的雙^腿,緩緩來到窗簾邊上,抬眼望去,群山繚繞,雲霧升騰。

“陽神已成,隨時可以舉霞飛升,得享逍遙。奈何俗緣一斷百載,父母至親已成黃土,可歎!可惜!可憐!”清虛感歎,少小離家,父母親人早已辭世,如今舉世茫茫獨存,徒乎耐何。

太虛真人黯然,父母之恩難報,飲水思源,今日得成仙道,內心隱隱想回歸故裏,三柱清香,一句兒歸,話不孝子多年種種,慰父母在天之靈。

一百二十年來從未下山,被南山隱居一脈尊為太虛真人,修行百多載,自昨日“金丹吞入腹,從此我命由我不由天”開始,太虛還是太虛,太虛又不是太虛。

“也罷,待俗緣一了,再往那飛升台走一遭”太虛真人自語,當下也不遲疑,陽神既出,一步萬裏,已到東南之濱。

東南省泉水市濱海小村,宏秋背負青衣,望向碧波大海怔怔出神,凡塵記憶如開閘的河水,洶湧而來。

抬眼望見百多年前的小村已被廠區所取代,宏秋不禁輕歎,舊時歡鬧的記憶猶在腦海中回放,可惜人已成黃土,場景亦難保存。

“血脈為引,骨肉難離……”宏秋手掐指訣,一股玄奧在手中凝聚,奇特的符紋綻放,一隻法力凝結的蝴蝶飛舞著向前飛去。

血脈牽引的法術,對於陽神成就的宏秋來說可謂信手拈來。

片刻後,一座宗祠映入眼簾,蝴蝶飛舞著進^入其中,宏秋了然止步,一縷情怯湧出,爾後堅定邁步。

“上仙有禮”門神恭敬顯化行禮,職守所在,今日得見上仙,門神亦是激動莫名,末法時代,修行路越來越艱難,能在凡塵中了悟的,無不是大智慧,大毅力且根基深厚之輩。

宏秋輕點其頭算是還禮,爾後步入其中,陽神成就已是得道全真,飛升後可授仙職,門神乃是下界小神,理應行禮。

宗祠是村人陰所,宏秋剛一進^入,靈牌上便顯化無盡鬼魂,幾百年積累,在這小小宗祠之中,當可稱滿屋了,還好魂靈無形無質,雖然還在增加,卻也不會顯得太過擁擠。

宏秋修行有成,陽神之軀如烈日般閃耀,剛一入得宗祠,就驚醒了所有魂靈。魂靈們大驚失色,本能的釋放出陰氣抵擋,但見陰氣滾滾撲麵而來,卻在周身三尺處如雪遇炎陽,消融得無影無蹤,陽神既成,上入九天,下探九幽,區區陰氣,如何能傷得分毫?

宏秋當然不是要消滅這些魂靈,隻是陽神剛成,忘記收斂罷了,此間宗祠的,都是沾親帶故的長輩及晚輩,他如何會是有意?剛發現便收斂到周身三尺,否則魂靈再多,也抵不過純陽之氣。

“諸位長輩及後輩有禮,在下是百多年前離家的宏秋,如今得成仙道,特來了卻俗緣”宏秋也不造次,恭敬行禮道。

“宏秋?莫非是那個出家的不孝子,害得父母鬱鬱早逝的不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