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推進器的設計,2000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所決定。這便是維持現狀的結果。
3.套牢成本
這樣的事常有發生:公司聘用了一位不勝任的員工,主管不但不設法解雇他,反而不斷投資,試圖提升他的能力。讓這位主管一錯再錯的原因就是落人經濟學上“套牢成本”的陷阱。雖然理智上我們很清楚,過去的選擇與現在的決策無關。但不論過去的決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在心理上困擾著我們,仍不斷以決策證明過去的選擇是對的,就像被最初的決策套牢了一樣。
著名投資人巴菲特曾說過:“當你發現自己掉在洞裏時,最正確的選擇就是不要再向下挖。”但事實上,許多股市投資者受損失或被套牢的原因就是相信了所謂“拉低價格”追加投資的方法(以下簡稱為拉低價格)。什麼是拉低價格的方法呢?以賭博為例的話,就是當一個人輸了一元錢,下次他將下兩元錢的賭注。如果這次能贏回兩元的話,他不僅能夠挽回已經輸掉的一元,還賺了一元。如果這次再輸,他就再加倍下賭注。一旦贏錢,一次就可撈回輸掉的本錢。
有人將這種理論介紹到股市上。他們的理論是,如果在100元的價位上的股票跌到了90元,此時要再買進同樣數量的股票。這樣,平均下來相當於在95元的價位上的股票。假如股價反彈到95元,就是不賠不賺。假如股價漲回到]00元,那就賺錢了。
但這種方法完全忽略了造成股票價格下跌的原因。如果股票價格的下跌是由於該公司本身的實際市場價格和今後盈利前景的下降而造成的,一旦盲目買進就勢必難以翻身。事實表明,在90%的情況下,用拉低價格買進的方法是要失敗的,心存僥幸的結果是越陷越深。
4.增強既存觀點
決策者可能會發覺在搜尋可供決策參考信息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到支撐既有觀點的信息,而與既有觀點衝突的信息則相對較少。這就是落人了增強既存觀點的陷阱。
我們心裏存有尋求支持既有觀點的信息、避開相衝突信息的傾向。這個傾向不僅影響我們尋求信息的方向,也影響對信息的解讀,使我們重視正麵的信息,忽視反麵的信息。5.切人角度不正確決策的第一步就是選定切入問題的角度,這也是最危險的陷阱。因為切人的角度決定看到問題的全貌,還有後續一連串的思考,包括先人為主的印象、重視過去相關的決策、形成既有觀念而不斷增強。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任巴度舉例說,人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被加薪1000元會非常高興;如果預期會加薪l萬元,結果隻有1000元,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情。
我國古代有一則寓言很深刻地反映了思考問題角度不同而引致的不同結果:一位農夫丟了斧子,他懷疑是隔壁人家的兒子偷的,有了這種先人為主的心理,他覺得那人走路的樣子,說話的聲調,臉部的表情和平常人都不一樣,很像偷了東西的人。後來,他找到了自己的斧子,於是再留心觀察隔壁人家的兒子,覺得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臉部的表情又都不像一個偷斧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