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儉素來為史家稱道,其原因就在於他上台後對前任的弊政進行了大膽的否定。
崇禎皇帝的前任天啟帝朱由校,是個十分荒唐的君主,他根本不理政事,終日在宮中操練土木工藝,將一切大權全委托給臭名昭著的大宦官魏忠賢。
魏忠賢是個極陰險狡詐的人,他對上討好迷惑天啟帝,對下殘害忠良。他所控製的特務更是無孔不入,因此氣焰極高,成為政治矛盾的焦點。如此人禍,再加上自然災害連連發生,弄得民不聊生,人民起義紛紛爆發。此時,明王朝與新興的滿族勢力在東北的較量正如火如荼,明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崇禎即位後,為了扭轉衰勢,樹立自己的“明主”形象,他必須改變宦官專政的局麵,其中首要任務就是把惡貫滿盈的魏忠賢除掉。
魏忠賢爪牙遍布朝廷內外,年輕的崇禎帝不敢貿然行事,因此他入宮之初,對魏忠賢和顏悅色,做出很尊重的樣子,以安其心,隨後解散宮內兵丁,解除魏的爪牙職務。待魏孤立後,崇禎立即宣讀魏的“十大罪狀”,將其發配到鳳陽看守皇陵。魏在行至阜陽時被迫上吊自殺,他的屍體被千刀萬剮,腦袋也被割下送回其故鄉掛杆示眾。隨後崇禎又為萬曆天啟年間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朝政為之一清。崇禎的這一手可謂有膽有謀,幹得漂亮,崇禎的威望一下子樹立起來,被朝野上下稱為“明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