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造船廠(2 / 2)

“你說西方各國都在軍艦上安裝撞角,那有沒有撞成功的實例呢?”王財好奇的問主設計師。

“沒有,據我們了解,現在正在打的美國南北雙方的軍艦都安裝有這種撞角,但是實戰中真正垂直角度的撞擊並沒有過,大部分都隻是擦過,”主設計師猶豫了一下,但是他馬上補充道,“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撞角是戰艦製勝的重要武器,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操作不當而失去撞擊的機會也是有的,但設計應該沒有錯。”

“皇上,我認為撞角在實際作戰中並沒有什麼用處,”站在主設計師後的一位年青人低聲說道,“正如李總設計師所說的,戰場形勢千變萬化,哪裏有時間調整好角度,完成垂直撞擊呢?皇上,我做過模型實驗,加裝撞角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船隻的航速。”

“哦,這到是新鮮的說法,”王財眼睛一亮,這位年青人的說法更加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撞角技術肯定會被淘汰,“你叫什麼名字?你認為用撞角不好,那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年青人走出人群,朝皇上欠了欠身道:“皇上,我叫徐建寅,我認為安裝撞角純屬多餘,垂直的船艏就可以了。”

“小小年紀怎麼可以在皇上麵前胡言亂語!李總設計師留洋歸來,還不比你懂的多,退下!”沒等王財說話,站在他身邊的徐壽跳出來斥責道。

王財奇怪的看了一眼徐壽,按理說徐壽沒有必要對一個設計人員的意見橫加指責的,徐壽也感覺到了皇上疑惑的目光,當下尷尬的欠了欠身道:“皇上,都是臣管教無方,這是微成不成器的二兒子。”

“這是你兒子?果然虎父無犬子,不錯啊,眼光獨到,很有創新精神,”王財非常意外,高興的說道,“我也覺得這撞角有些不合理,但是垂直船首應該也不是良策,你們有沒有試過別的方案?”

“有的,我……我有一個辦法,”另一個年青人擠出人群道,“皇上,我認為應該用球形船首,我和建寅試過,同樣的船體、噸位,球形船艏的比其他的船艏快……隻是我們還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王財一聽,馬上高興起來:“對,你說的不錯,這個球形船艏是個好主意,戰艦需要的是什麼?我認為是三個方麵,第一火力,第二速度,第三防護,這三者達到平衡就是好船,你們一定要仔細研究,到底是球形船艏速度快,還是加了撞角,或者不加撞角的船艏快,洋人都用撞角,沒有理由我們也跟著去裝撞角,他們認為是對的事情,沒有理由我們也認為是對的,一定要通過實驗去證實,”說著王財轉頭看了看李總設計師,“你有沒有和他們倆個一樣,親自做個模型試試?我們不能迷信西方的什麼都好,你要知道,早在宋朝時,世界上最好的海船那可是咱們中國人造的,咱們的祖先在大海在航行的時候,洋人還劃著小皮筏捕魚抓蝦呢!”皇上的話在人群中引來一陣哄笑,王財繼續道,“現在帝國還不富裕,朝廷也拿不出太多的錢來和西方海軍大國比數量,但是我們每造一艘船都要是精品,數量上不足,我們就要在技術上超過他們,也許你們會覺得我的要求高了,但這是目標,做為帝國造船業的領軍者,你們都要有這個意識。”

相關史實(不計入正文字數):

1、撞角:早期的鐵甲艦幾乎都安裝了撞角,而實際海戰中撞角唯一一次成功案例是在1886年的利薩海戰中發生,當時奧地利旗艦“斐迪南德馬克斯”號成功的撞擊了“意大利”號的舯部側舷,後者隨即嚴重傾斜,最終沉沒。事實上,在美國內戰後的30年時間裏,西方各國都在戰艦的設計上安裝上撞角,以今天的眼光冷靜分析,撞角其實並沒有實戰用處,而且他對敵人的威脅遠遠小於對己方艦隻的威脅,1872年和1893年的兩起撞擊事故中,英國的“前衛”號與“維多利亞”號都被己方船隻撞沉。

2、徐建寅:徐壽次子,中國近代重要的洋務科學家

3、許景澄,字竹筠,浙江嘉興人,其編寫的《外國師船圖表》資料翔實、議論精辟,是近代中國人編寫的第一部世界性的海軍年鑒,在中國兵書發展的曆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