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為什麼要學國學?“我在困惑中尋找出路。”某國學班的一位學員朱先生對媒體這樣說。他說:“當我們取得一定財富的時候,各方麵都到了一個瓶頸,比如,在整個社會轉型期如何調整企業方向,如何建設企業文化,讓員工有凝聚力,這是我一直很迷惑的問題,希望能在國學班裏找到答案。”
管理學的多元化時代已經到來。其中所謂中國式管理則是針對組織化管理的弊端,從本國固有的曆史文化汲取智慧,提出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以期突破企業發展瓶頸。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教授指出,“我的思考使我相信,中國古代政府的管理體製和方法一定有許多可供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不能隻從國外引進管理知識,我們必須發掘中國古人的管理智慧,不僅要洋為中用,而且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21世紀是一個多元的世紀,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如果隻有一種文化,世界將走向枯燥和衰亡。中華文化的寶藏是全球文化寶藏中的一部分,中國五千年的傳統學術文化在全球文化中有自己獨特的地位,應該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必須對本國文化有自覺的認識,認真發掘我們古老文化的精髓,以便把我們的優秀文化貢獻給人類社會;認真反省我們自身文化的缺陷,以便我們更好地吸取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精華,並在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下給中國文化以現代的詮釋。
那些在經濟大潮中保持穩步發展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企業及企業家擁有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底蘊。一個缺乏文化底蘊的企業經營者,能成為億萬身家的富豪,但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企業家。西方管理學能夠使管理者獲得管理的經驗與方法,學習國學則不但可以豐富管理者的知識儲備,還能使管理者站在更高的山頂,看得更遠,更為深入地思考眼前的問題。中國曆史悠久,傳世文獻浩如煙海,再漠視本土文明的價值,舍近求遠,何其短視!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編寫了《管理者必備國學知識手冊》一書。 本書首先梳理了國學熱的由來及國學熱產生的原因。近年來中國企業家越來越關注國學,而且以“儒商”為榮,將國學精華融入現代企業管理之中是國學升溫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介紹在後工業語境中國學智慧與管理的關係。儒道釋及諸子思想是國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修身、謀事、應變等方麵對現代管理者有積極的啟發。之後,引入了曆史人物正反兩方麵經驗與教訓。魯迅先生說曆史上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未來的命運(魯迅《華蓋集》)。學習和了解曆史是人類共同的追求,了解曆史,不但可以免於數典忘祖的尷尬,亦能鑒古知今,規避風險。最後,簡述現代國學研究對國人與曆史的不同看法。近代以來,根據對傳統的態度,學人大致可分為現代派和保守派。不論是反傳統的西化派,還是主張文化本位的保守派,都是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他們的主張固然截然相反,但他們的問題意識卻是當下的。他們對國人和曆史的分析更加親切,也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國學是體係龐大、眾說紛紜的學問,一本小書不可能涵蓋國學的所有範疇,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我們絲毫沒有讓您讀過這一本小書就能深入了解國學的野心,這裏提供給您的是通往更廣闊知識海洋的指南,您通過閱讀本書對深入了解國學產生興趣,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編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