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其他關節炎 (1)(1 / 3)

1.獨活湯

【藥物組成】 獨活60g,桑寄生10g,防風10g,秦艽10g,威靈仙30g,川牛膝10g,桂枝10g,細辛5g,甘草10g,當歸15g,狗脊15g,蜈蚣3條。

【隨症加減】 腎虧加杜仲10g,枸杞子15g;寒濕重加製川烏10g,製草烏10g,蒼術15g;痛甚加白芍30g,延胡索20g,製乳香、製沒藥各10g。

【治療方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 祛濕除寒,開痹散結。用於治療骶髂關節炎。

【臨床運用】 臨床治療62例,總有效率為91.9%。

治驗:林某,男,31歲。腰骶部酸脹疼痛8年,反複發作,平時負重、受涼或天雨易作。休息後減輕,因症狀不重而未予重視。近3天因勞累而發作。由家人架來就診,見其屈伸起坐時痛楚之態萬狀。腿軟無力。舌淡紅,苔白微膩,脈弦緊。檢其兩骶髂關節處重按疼痛,骨盆X線攝片見兩骶髂關節腔消失,關節邊緣毛糙模糊,關節麵鋸齒狀骨質破壞,且見輕度骨質硬化增白。診為兩骶髂關節炎。中醫診為痹證。證屬寒濕阻絡,腎虧血瘀。治以散寒祛濕,補腎化瘀。方以獨活湯加減:獨活10g,秦艽10g,防風10g,製川烏、製草烏各10g,威靈仙30g,狗脊15g,杜仲10g,枸杞子15g,當歸15g,白芍30g,甘草30g,延胡索20g,製乳香、製沒藥各10g,蜈蚣3條,川牛膝10g,5劑。二診:腰骶部酸痛減輕,活動度略增大,於是效不更方,迭進10劑,自覺症狀消失大半。再予上方15劑後,骨盆X線再次攝片,兩骶髂關節腔狹窄,餘無改變。症狀消失,功能恢複正常。

【經驗體會】 骶髂關節炎原屬強直性脊柱炎的初起階段。隸屬中醫學的痹證範疇。本病的病因病機是腎虧骨骼空虛,加之勞傷和寒濕侵襲,寒凝濕阻,脈絡不利,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所以方中獨活、秦艽、防風、製川烏、製草烏、威靈仙等辛香走竄,通行全身,溫通散寒,祛風勝濕。尤大劑量獨活為主藥,如疼痛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獨活一味,此藥有疏風散濕之功,若用至60g,既有鎮痛之神效,又無副作用。驗之臨床,不論舌苔厚滑否,均可用之,確有良效。而威靈仙有化解關節硬化作用。製川烏、製草烏為祛濕除寒,開痹散結之峻藥,但每劑不要超過10g,還須因人而異,切不可盲目從事。狗脊、杜仲、當歸、枸杞子,補益肝腎。精血充盈則筋健骨堅。白芍、甘草二藥合用,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並可牽製獨活、川烏、草烏之溫燥。延胡索、製乳香、製沒藥活血化瘀止痛。至於蜈蚣是搜風化瘀通絡之要藥。川牛膝活血通絡,引諸藥直達病所。諸藥協同,寒濕散,瘀血化,筋骨堅,經絡通,當諸痛漸去。

【方劑來源】 李發奎.獨活湯治療骶髂關節炎62例.中國民間療法,1999,3(3):28

2.骨傷科熏洗方

【藥物組成】 桂枝12g,川芎12g,當歸12g,木瓜12g,薑黃12g,威靈仙12g,五加皮12g,桑枝12g,雞血藤15g,蘇木15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細辛10g,川烏12g,草烏12g,冰片5g。

【治療方法】 將上藥置一適當的瓷容器內,加溫水浸泡1小時後,加熱煮沸40分鍾,溫度適當後,置於患關節下熏洗,熱敷並注意藥液的溫度。每次熏洗、熱敷不少於40分鍾,每天2次,熏洗、熱敷後主動或被動活動關節,並逐漸加大活動度,以1周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