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二 揚卡的夜襲(1 / 2)

1507年十月一日,夜。

月亮升上來了,夜色變得蒼白而發黑。暗影好象散了,空氣透明,新鮮,溫暖;到處都看得清楚了,甚至辨得出路邊一根根的草莖。在遠處在空地上可以看見不知名動物的頭蓋骨和石頭。象是修士的人形由月夜有明亮的背景襯托著,顯得更黑,也好象更憂鬱了。

在這丘陵地區的夜晚,人隻要瞧一眼淡藍的、布滿繁星的天空,看見天空既沒有雲朵,也沒有汙斑,就會明白溫暖的空氣為甚麼靜止,大自然為甚麼小心在意不敢動一動,它戰戰兢兢,舍不得失去哪怕是一瞬間的生活。至於天空那種沒法測度的深邃和無邊無際,人是中有憑了海上的航行和月光普照下的草原夜景才能有所體會的。天空可怕、美麗、親切、顯得懶洋洋的,透惑著人們,它那纏綿的深性使人頭腦昏眩的。

丘陵地區美麗的夜晚啊!可是揚卡沒有閑心去欣賞這份美景了,他已經醞釀了個大陰謀——夜襲!

沒錯,中世紀歐洲人的戰略戰術的確是幼稚的可憐,戰略上且不說什麼,這戰術,就一個——拉開了架勢,在開闊的平原玩大決戰,誰勝誰負,就是個一錘子買賣。比之戰術無比多樣性、花樣百出的中國人民,那自然是差了八條街去了。

但是火槍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歐洲人的大腦。再加之下洛林軍團的戰例不斷的被人研究,有心的揚卡就從當年條頓騎士團戰爭時的施瓦本山口戰役那琢磨出了東西——那就是夜襲!

正是下洛林軍團騎兵部隊星夜兼程,包抄了波西米亞聯軍的後路,才導致波西米亞人和東德人被阻擋在了施瓦本山口外麵,無法支援斯圖加特的德意誌聯軍,繼而才有了下洛林軍團攻占斯圖加特等地的。

其實揚卡還想到了古時候的戰例,《荷馬史詩》中提到過的特洛伊戰中,特洛伊人夜襲希臘聯軍營帳,帕特羅克洛斯代兄出戰被赫克托爾殺死,於是兩軍休戰。所以揚卡很大膽的做出了夜襲的決定。

後半夜,約莫三四點的時候,瑞士聯邦軍湊齊了五個步兵團以及兩個傭兵團從三個方向包圍了熟睡的奧地利人。

當然了,揚卡留下了三個團以及一千個雇傭兵,也是為了防止夜襲失敗留的預備隊,至於那些臨時征召的農民……還是算了吧……

幾個月之後,這次夜襲也成為了斯特拉斯堡軍事學院的一個教學案例,在學員們交上來的論文中,斯巴達還特意讚揚了默克爾準尉寫的那篇《夜襲的決定性因素》,其中默克爾指出:揚卡還是膽子不夠大,如果把預備隊的三個團也投入戰鬥的話,那麼很可能戰役的結果就不是神聖羅馬帝國軍隊被擊潰了,而是很可能被瑞士聯邦軍全殲!

斯巴達也同意,如果是他來指揮的話,預備隊他會留一些,但是肯定不會留那麼多就是了。不過斯巴達也明白揚卡的心思,不是有句話麼:江湖越老越膽小。畢竟這是第一次夜襲的實例,揚卡謹慎點也不是什麼錯。

繼續回到瑞士人的夜襲上來,月亮已經開始打哈欠準備下山了,這時候正是人困馬乏的時候,估計揚卡對晚上人的精神集中力有過研究和了解,所以他挑選了這個時候開始戰鬥!

皎潔的月光映襯的如同白晝一樣,瑞士聯邦軍的士兵踩著露水踏入了叢林。

揚卡皓首被黑色的布子給遮住了,所有的士兵也跟他一樣,黑布蒙頭,紅紗纏肩——無師自通的名將揚卡用這種方式來防止己方的誤傷情況的發生。

兩百五十碼!預先布置好的距離!

最前麵的一排士兵舉起了手中的步槍——他們有充裕的時間來瞄準毫無準備、尚在酣睡的奧地利人。

數百杆火槍密密麻麻翻下,對準了山丘下擠成一團的白花花的帳篷,可能奧地利人是為了暖和才這麼做的,可是揚卡估計,今晚之後,估計再也不會有哪支軍隊會這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