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何為曆史?梁啟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以此可見,曆史不再於事件的敘述,而在於對過去發生事情額反思和借鑒。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有著正確的曆史觀。馬克思說:“什麼唯心主義曆史觀,都不如我的唯物主義曆史觀。”我們認為他說的有道理,所以也就拿來試用,結果發現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社會更好,於是馬克思主義曆史觀在中國大行其道,可謂壯矣!
克林伍德說:“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而思想是人對於客觀世界的探索與再認知的結果,它的形成來源於人所接觸到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物質的世界與他人的思想,最終形成自我的思想。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形成的思想也就不同。人們都說曆史是一個任由打扮的小姑娘,看來此觀點是完全正確的。
下麵略舉一例:幼兒園老師拿一個蘋果放在桌上,問學生這個蘋果怎麼樣。一學生說道:“他很紅,很漂亮。”另一學生說道:“它圓圓的,像一個球。”這時一個學生站起說道:“老師,這個蘋果上有個蟲洞。”曆史大致也是如此吧!
在此之處,我們應該知道曆史是由勝利者所撰寫的。華麗的曆史隻存於表麵,而真正的曆史卻是隱藏在幽暗處,待人追求和探索。
在《此時北齊》這本書中,我詳細的介紹了北齊從草創、建立到覆滅的過程。由於本人對曆史了解有限,所寫觀點可能與史實有所不同。曆史始終是過去的事情,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過去的事情永遠不會再重現於世。為了使讀者更好的了解人物及事情的發展,我不免要做出一些純粹個人的描寫。
現在,我們把眼光投向離此1500多年的曆史塵封中。那時的天是藍的,水是綠的,戰爭是經常發生的。各國之間戰亂紛紛,有為癖好,有為吞地,有為統一。大家彼此之間隻堅信一個道理: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第一章英雄異於常人
第1節英雄出世
古人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但凡古代草根一代的皇帝總是擅長利用神話來為自己正名。我們先來說一下高家族譜,longlongago,在渤海蓨縣有一人叫高隱,高隱生高慶,高慶生高泰,高泰生高湖,高湖生高謐高謐生高樹(應該是老婆生的)。此高樹何人也,乃神武帝高歡的老爸。這家人倒也悲催,好不容易高謐混個侍禦史的官坐坐,結果還因為犯了法給發配到了懷朔鎮。
從高家的現狀來看,高樹應該奮發圖強,大吼著朝高官厚祿奔去。但高樹他沒有這樣。為什麼呢?對此我們做了個采訪。鄉鄰A:“高樹這孩子曠達坦率,沒有心眼”鄉鄰B:“你說小樹子啊,太不喜歡讀書了,不是做官的料。”鄉鄰C:“小子,你敢說我兒子。”我慌忙回道:“大爺,我錯了,再也不敢了”誰知高謐壓低聲音,苦笑著對我說道:“其實我對你說啊,我這兒子就是敗家子,不學無術,從來不管家裏的事,可苦了我。”於是我從這次采訪中得到:高樹性通率,不事家業。過了幾年,高謐就一命嗚呼,見了閻王。
高樹家住懷朔鎮、白道南。那年高樹正在田中耕地,鄰居狂奔至田中,對高樹吼道:“老高,你老婆要生了.......!”高樹不等說完,撒開腳丫子飛似得跑回了家。剛進院內,隻見赤光紫氣盈其屋內。正考慮該不該破門而入時,隻聽啼聲忽起,大如撞鍾,高樹顧不了什麼妖魔鬼怪,推門而入。卻見妻子麵如死灰,躺在床上,穩婆正滿頭大汗的在妻子的下體摸索著什麼。高樹正想拎起穩婆扔將出去,但不等高樹走進,穩婆轉頭,慌忙說道:“夫人產後大出血,恐不能保。”最終妻子走了,留下了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