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5章 變化(1 / 2)

慈安在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說要改製軍隊士兵的軍服,滿朝的文武官員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的。

這時隻見李鴻章出列躬身說道:“皇上、皇太後英明,我大清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製度如今的確是要了改變了,因為曆經幾百年了,時代變了有些東西是也該到了出陳推新的時候了,我想請皇上與皇太後恩準,將我們的一些官員派出國去,到德國,美國、英國、法國這些國家去看看,感受一下西方國家在當下的一些人文社會形態發展情況,這樣我們心中就有了底了。”

李鴻章接著說道:“讓我們的官員在國外去看看,讓他們自己前沿所見,親耳所聞,體驗一下最直接的感受,在回頭看看我大清與這些國家的差距在那裏,我們在哪些方麵強於他們,我們在哪些方麵比他們要差許多,問題的根源在那裏,這樣我們大清的官員回來之後,就知道我們在哪些方麵要加快發展了。”

慈安聽完李鴻章的講話,在文武官員裏尋找地龍,當他沒有看到地龍的身影時,她才想起,前幾天她將地龍派到塘沽濱海水師大營那邊去了,讓他去哪裏將水師的組建方案與琅威裏進行最後的溝通與協商,將為下一步回歸的水師艦船人員的配置做好進一步的準備工作。”

所以慈安看到地龍不在,心中多有有些失落,他要是在一定會提出更多的改革議題來,那樣她慈安的一些主張就可以通過地龍的口說出來,這樣慈安就好在朝堂上與大臣們進行商議了。

慈安等到李鴻章將他的想法在朝堂上向皇上與大臣講完之後,慈安接過李鴻章的話說到:“李大人所言不差,我們是到了要出去走走看看的時候了,我們不能向古人所說的那樣坐井觀天了,那樣對於我大清來講永遠就是一隻井中之蛙了。”

慈安有接著說道:“我朝去年多為什麼在賦稅方麵有所特破,就是我們采取了張士德的建議,在廣東試著將邊防口岸放開,與西方各國進行通商往來,就此一項就將我們的賦稅收入提高了近三層,這時毋庸置疑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們為什麼今年不將通商口岸繼續在東南沿海一帶放開呢,那樣到今年年底我想我們的賦稅會更加多收幾層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慈安說道這裏又一次掃視了朝堂上站立的官員們,看看他們都有什麼反應。

這時皇上看到慈安沒有講話,便開口說道:“剛才皇太後所講的,都是大家親眼所見到得,實實在在擺在大家麵前的實惠,對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好的東西,傳承下來的文化我們一定要堅持堅持,對於那些不適時宜的一些迂腐的東西我們就要大新革除之風,那樣我們才能夠在東方有一席之地,才能夠不破西方列強所欺辱。“

皇上接著說道:“在過去大家都認為天圓地方之說,但是人家西方人在一百多年前就證明了地球是圓的,而且人家已經從原點出發周遊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對此我們的大多數官員依然認為地是方的,是因為他們的眼中隻有自己眼中的哪一點地方,總認為我大清朝就是世界的中心,地永遠都是方的。“

皇上接著說道:“李愛卿剛剛提出的讓我們的官員們,特別是今天站在朝堂上的官員們的要出去到西方諸國去參觀考察,朕看來是有必要的,朕也想將來有機會也出去看看,開開眼界。“

朕決定在今年五六月份派出一批一品以上的官員可以到美國去看看,因為美國見過的曆史很短,剛剛一百年,比我大清朝建國晚了整整一百多年,看看他們是怎樣搞發展的,怎樣搞民生的。”

皇上接著說道:“我們也要學習西方人的外交禮儀,學會與西方人怎樣打交道,將來我們更要學會西方人的那一套做生意的本領,將我大清盛產的一些物品遠銷出去,為我大清帶來相對豐厚的賦稅,那不是很好嘛,隻要是給老百姓帶來更大的實惠,我們為什麼不做呢。”

皇上這時將在湯學士那裏學到的東西全部在朝堂上講了起來,他就是想蹭著皇太後大講變革之際,將自己心中所想的,下一步需要進行體製變革的東西逐漸的提出來,讓這些官員的腦子裏要有一種觀念,那就是我們將要真的開始變革了,不是那袁世凱天天嘴上喊得總理衙門了。

慈安在珠簾後麵有說道:“皇上剛剛講的那幾點,哀家認為很好,這也是我當初為什麼要給皇上找幾個外國老師的原因,作為一國之君,除了徐快學好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之外,我們還必須學習當今西方社會的人文社科知識,那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與西方各國的差距在那裏。”